顯示具有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專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專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15日

驚豔黃金聖稜線.....大鹿林道-樂山林道(樂活騎士聯播文)


在樂山林道上,用冰柱煮杯咖啡吧.....
------------------------------------------------------------------------------------------------------------------------------------------------------------

2009年5月31日

森林教室單車課--從斯馬庫斯到司馬庫斯


新光國小"森林教室"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鑾村的泰雅族新光部落,在校園操場旁的森林中,沒有圍牆,資源回收的老舊黑板,就地取材,枯木成為的椅子,這是公認最棒的教室!

我和老婆與小五的Justin騎著單車由秀巒開始出發,騎抵達新光部落的新光國小,進行這趟特別的森林教室單車課程:

--從斯馬庫斯到司馬庫斯--

行程概要:
5/29 尖石鄉秀巒部落/秀巒國小---新光部落/新光國小---司馬庫斯部落
5/30 司馬庫斯實驗小學&部落探索---秀巒部落

2009年1月4日

大鹿林道-白色聖稜線


經過一上午的努力,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白色聖稜線

元旦那天,凌晨挖起Toby和Justin,去騎了一趟冷水坑及助航站,期待是否能像2005年元旦一樣,在山頂可以遇到下雪,可惜雪沒看到,倒是忘記帶長指手套,下滑時差點凍僵,還是度過一個難忘的元旦紀念日......

2008年12月5日

霞喀羅古道4+2+2單車賞楓(秀鑾-白石吊橋)


進入霞喀羅古道,等於進入泰雅族人的歷史及台灣近代史,將自己既有的想法放下,多了解古道的人文背景,是以單車體驗霞喀羅古道風情,不可缺少的一環.

網路中有許多資訊可以事先認識這條古道,我最喜愛是李瑞松老師的這份霞喀羅古道的資源調查研究(PDF文件),其中李老師認為"儘量在沿途不做任何的動植物解說牌,維持景觀的自然與和諧,提昇遊憩品質與重遊意願。人文及生物資源可藉由解說手冊、解說摺頁、解說員而達到環境教育目的。"的看法最讓我欽佩,他這份調查研究也是我樂於多次前往霞喀羅古道的最大動力.

2008年11月25日

霞喀羅古道單車越嶺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霞喀羅段) part 5 路線規劃紀要

由去年起,我們逐步騎過竹苗一帶山區,原本是以雪霸國家公園為核心,來尋找適合騎車路線,但一段時日後,發現我們是一直穿梭於林道和泰雅部落間,除了騎車運動,也多認識了原住民及先民的文化元素,因此,我嘗試以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周邊來尋找路線,立刻發現更可以勾勒出我們所喜愛的路線範圍..

因此,當以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來觀看我們所騎過的區域內附近路線,


可以清楚看到霞喀羅段是連結這些路線串成一群MTB夢幻路線(當然其中還有大鹿林道東線/樂山林道....等延伸路線),也是最為困難的主線,真正的騎入連嶺道裡面,追隨原住民和先民領悟歷史....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的示意圖
(點圖可放大,此圖為林務局網站所有,在此僅供參考,原圖位置)

2008年11月24日

霞喀羅古道單車越嶺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霞喀羅段) part 4 白石吊橋-秀鑾溫泉


在白石吊橋,這裡的指標上寫著,距離養老登山口9km,步行預計210分鐘,至於單車得花多少時間,那就得看扛車上崩壁的功力了......

事先資料收集時,就知道這段有2大1小的崩塌地,會是最嚴苛的考驗,而目前的現況是....

Kodak左肩因舊傷無法扛車,我小腿因摔傷略影響行動,加上已經下午兩點多快三點,天色會很快暗起來,幾個不怎麼有利的情況讓我不免有些頭痛,摸摸背包中確保繩/綁單車的布繩,檢查一下手電筒,看來這些裝備等等會派上用場! [冒汗....冷的]

霞喀羅古道單車越嶺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霞喀羅段) part 3 鞍部高點-白石吊橋


歷經扛了1.5小時的扛車爬山後,終於到達一處很像是鞍部高點,通過這邊,開始可以騎車,終於可以喘口氣!

接著而來的,是先微上坡後開始下滑的坡路,一直延續下去!

霞喀羅古道單車越嶺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霞喀羅段) part 2 古道入口-鞍部高點


我們9:28開始啟程進入霞喀羅國家步道

霞喀羅國家步道由這裡開始是混合路面,騎車/推車/扛車,甚至拆解接力前進都會發生,因為在日治時期這古道有用來運輸物資,因此大部分單車是可以騎行,只是歷經風霜,路況漸崩壞,單車客得具備左右開弓的扛車能力,外加幾近單手垂直攀爬的技巧,才能順利通過.

在里程與時間紀錄直接標在沿途我儘量拍下的里程路標照片下,高度的部分也是大約值,僅供參考!有時短短1公里要花上1小時,即代表遇到特殊路況,可以作為日後再來的參考!

霞喀羅古道單車越嶺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霞喀羅段) part 1 石鹿林道


2008.11.22清晨 06:07抵達新竹的清泉溫泉的清泉派出所前,開始這次的單日越嶺....
目標是日治時期稱為霞喀羅/薩克亞金警備道路,也就是現稱

  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 霞喀羅段

(有關路線規劃及霞喀羅-鹿場連嶺系統,可先參考 part 5 路線規劃紀要)


騎行路線:

清泉溫泉--石鹿林道(清石道路)--霞喀羅國家步道--秀錦道路--秀鑾溫泉

2008年10月13日

新竹尖石後山 秀鑾-鎮西堡單車遊


上次去司馬庫斯的回程其實有考慮將鎮西堡安排至行程中,只可惜大夥不想多拼一段,沒能一睹這與司馬庫斯齊名的景點,一直覺得有些遺憾...
十月已經進入秋高氣爽季節,太陽的角度漸斜,山上由光線主宰的景色會更為豐富,雖然鎮西堡挑戰性較司馬庫斯低,但卻非常適合低強度的一日行程,更可以好好的一覽山地風光!
想好以騎車賞景的主軸後,路線安排就配合儘量提早進入山區,傳統上騎到鎮西堡得先由尖石前山騎上宇老,進入所謂的後山如秀鑾/玉峰等地,但為了能夠有充裕時間,加上我們是由台北一早出發,所以路線安排由台北4+2到秀鑾,組車開始騎到鎮西堡!

2008年9月11日

單車路線探路-霞喀羅古道/清石道路

上回去司馬庫斯拍了一張在秀鑾管制站的一張地圖,勾起想騎單車去的念頭.
以前看過幾位前輩的遊記,知道這路線除了難度不低外,也會花較長的時間,因此找了一個好天氣,全家先來趟霞喀羅古道健走,順道探路,就如同我老婆說的.....摸蛤仔兼洗褲~!

去之前在googlemaps上大致看一下要走的路段,既然要摸蛤仔兼洗褲,乾脆早一點出門,多繞一下據說景觀也不錯的梅花道路,看看若將來騎個一大圈,是否有看頭....


先看底下地圖,這次探路的路線是開車由內湾至錦屏轉梅花道路(地圖中淺紅色路線)-南清道路(縣122,淺藍色路線)-清石道路(紅色路線),然後步行進古道(綠色)約2.5KM後折返.
至於地圖中會圈為一圈,只是遐想路線,那得花兩天才能騎完...哈!

2008年8月26日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行前規劃點滴

 從來沒有一個單車路線花了那麼多的精力規劃,從開始規劃到實際啟程,可以說是做足功課,甚至出動全家開車去探路,回來後特別把這個過程紀錄起來,有時換個角度來看,規劃出一個實際可以實踐的路線,也是一種成就與樂趣!


由網站/遊記/討論
區參考開始

司馬庫斯制霸
 裡面有三篇司馬庫斯制霸遊記,是pdf檔,非常完整的紀錄整個過程,圖文並茂,想去挑戰的車友必讀的一篇遊記,大約是一年多以前讀過這篇遊記後,大概就註定有一天我也會去挑戰.


巨大的落差,崩潰的意志
 作者紀錄了為何挑戰失敗,提供另一種思考的角度...
讀過後可以有些警惕,千萬不能貿然前往挑戰!


司馬庫斯
 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的官網,有充分的住宿及旅遊資訊


斯馬庫斯 楓樹林(yumin)休閒民宿
 大多數人都以為司馬庫斯的民宿都是共同經營(包含我),但這一家是獨立經營的


二人組部落-司馬庫斯

一對中年夫妻以單車挑戰了司馬庫斯的完整紀錄,我們這次的路程時間主要是參考這篇遊記!


《鐵屁股約騎》8/2 宇老→司馬庫斯一日來回
這一篇在mobile01的討論非常熱烈,發文者原本要挑戰由土城走大滿貫路線加司馬庫斯一日來回....
在這篇討論發文時,我正在規劃路線,也因此獲得一些資訊,除此之外也爬了一些單車討論區相關遊記和討論.

2008年8月25日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六) 司馬庫斯大橋-泰崗-秀鑾-宇老-那羅

司馬庫斯旅程與其他單車路線最大不同處,就是回程一樣有不少苦頭要吃,即便是是由秀鑾出發,回程爬泰崗這段路一樣是讓人難忘的一段好漢坡!

夏日陽光下的1,052m

司馬庫斯大橋-->泰崗-->秀鑾-->宇老-->那羅




由司馬庫斯大橋要回那羅得爬兩個大坡,更累的是在太陽正大的中午,這兩個上升坡合計10.5公里爬升1052M,很少有單車回程是得面臨如此心驚的數字!



剛過司馬庫斯大橋,一開始是清翠的林蔭道,盡頭似乎是有著涼風與瀑布等著...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五) 司馬庫斯部落-司馬庫斯大橋

離開司馬庫斯後,開始今天的路程.
接近秋天的天氣非常的晴朗,在高山上天空顯得特別藍,往司馬庫斯大橋的路上,除了因為路就是沿山勢而下,沒有太多的緩衝坡道,所以異常的陡,也因此一路的景觀宏偉秀麗,我們是讚嘆連連!






這段由司馬庫斯往司馬庫斯大橋路途除了在過低點(司馬庫斯舊橋)後有一段185M的爬升外,就是直接下滑到山谷溪流過橋......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四) @司馬庫斯

騎單車來見證上帝的部落夢想終於達成!
回想第一次看到司馬庫斯制霸的遊記,搞不懂上上下下的高度圖所代表的意義,現在終於了解在高度圖曲線所所圈下的面積,就是代表付出的能量總合,僅有海拔最高點,是無法表示出所有的努力!



經過一夜好眠,一早迎接我們的,又是個好天氣!

2008年8月22日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三) 司馬庫斯大橋-司馬庫斯部落

司馬庫斯大橋紫色的橋身,橫跨在谷底的溪上,騎過後段的山路後,我認為司馬庫斯大橋如同單車的地獄門,會讓單車騎士進退兩難,往往落得下馬攔車的下場,頭也不回的離開這傷心地..........

司馬庫斯大橋-->司馬庫斯部落








由司馬庫斯大橋到民宿區,得越過兩個非常陡的坡,第一段3.9公里要爬414M,第二段6.3公里得爬420M,這合計834M的爬升,已經令許多車友下馬攔車..........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二) 秀鑾-泰崗-司馬庫斯大橋

由秀鑾到泰崗約要騎7.9公里,爬升525公尺,在夏天接近中午騎起來不輕鬆,我們的水正在快速的消耗中..........

  秀鑾-->泰崗-->司馬庫斯大橋









2008年8月21日

見證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單車2日遊(一) 那羅-秀鑾

去年拜讀了車友的一篇司馬庫斯制霸三日遊文章後,司馬庫斯這個泰雅族距離聖山(大霸尖山)不遠的部落,始終吸引著我想前去拜訪,
但一想到那去程需要爬4次回程3次的陡坡,對自己的體能實在沒有踏大把握,加上幾篇挑戰失敗的文章,更讓我戒慎恐懼,只能期待有天想開了,或許就可能成行.

上個月趁著安排家庭旅遊,全家開車到司馬庫斯一遊,有了那次的旅遊,對於地形路況有相當的了解,連老婆都心動想去挑戰,自此,以單車前往一探的心願,隨著跟車友密切聯絡討論後,終於敲定在8/15.16成行!

司馬庫斯 據傳說是一名為Mangus的泰雅族人率領族人在這個距離聖山(大霸尖山)不遠處落腳,到了近年,若要與文明聯繫,還得徒步越過溪谷才能到達對面山的新光部落交易或求學,
這情況直到神木區的發現後,聯外道路開通(1995年),台灣最晚通電的黑色部落終於讓外人得以一探究竟.

 由司馬庫斯通往平地的道路,
 如同歷史的軌跡,巨幅起落,決不是一條平坦大道,

我們以單車逆著騎往司馬庫斯,一路見證了許多的難以形容的體驗!



司馬庫斯地處新竹深山,即使是由內灣開車前往,雖然里程上單程僅約60公里,路況很差,一日來回也會非常的辛苦,
況且網路上好幾篇挑戰失敗的文章提醒著後來想去的車友,一定要謀定而後動,
因此,我們把行程規劃為2日來回,而且為了避免接近司馬庫斯時天色太暗危險,選擇了由台北4+2至尖石鄉的那羅部落停車,再組車開始往上騎,

以下就是行前參考許多遊記所規劃這次預計的行程表及遊記,由於路況精采複雜,爬升高度不輸武嶺,這次的遊記會分為幾篇慢慢分享........

2008年7月7日

MTB聖地--司馬限林道(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

以登山車的標準而言,往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的司馬限林道,是條路況極佳的林道,在雪見遊憩區重新開放後,道路品質佳,沿線路標清楚,即使由台北第一次來也不會走錯.

很重要的是所謂路況極佳,是指由指標0KM起至林道後段,柏油/水泥混合路面有19.5km,碎石+泥土路面10km,高度上升一千多公尺,非常適合單/雙避震車登山車配巧克力胎騎行.如果是開車就很抱歉了,除了一路顛簸甚至會卡到底盤,到了遊憩區後,除非是喜愛健走的朋友,那裡並沒有特殊景點可以走動.嚴格的說,這裡的景點應該是由大湖起至遊憩區,一路上的山色就是最佳景點,以單車慢慢騎士就是最佳的旅行方式.

這次臨時決定去司馬限林道,完全信賴國家公園級的規劃建議,由國一道南下至苗栗下交流道,轉72號快速道路至大湖,按照沿途指標前進雪霸國家公園的司馬限林道.




我們由大湖走司馬限林道至雪見遊憩區整個路程如下:

大湖市區(海拔約280M)--6KM--中興檢查哨--13.7K-- 二本松鞍部(約780M,我們單車由此出發)--6.7KM--雪霸國家公園界碑(盡尾山登山口)--3.5KM--雪見遊客中心暨管理站(約1860M)--6.6KM--北坑山登山口(約2000M)

備註:
1.中興檢查哨辦理入山證,欲走司馬限林道後段者須申請至"北坑山"或"東洗水山",否則在遊憩區往司馬限後段時會被管理人員擋下.
2.里程路碑參考: 中興檢查哨0KM  二本松鞍部13.71KM  碎石路起點19.5KM  雪霸國家公園界碑20.25KM  遊憩區入口23.5KM

3. 里程路碑19.5KM前為柏油+水泥路面,之後為碎石路面.

2007年11月7日

久違了! 觀霧 (大鹿林道主線單車遊)

清泉-觀霧單車行

 找機會親自來一趟,最好是用單車帶著你來,柳杉樹海中的杉葉清香,會伴隨你一路爬昇,進行神奇的作用,化卻身上所有的疲憊。
與單車off road不同是,林道可以讓人分泌腦啡帶來愉悅,而不是讓人興奮的腎上腺素。


單車淡蘭-騎進淡水,踏訪清法戰爭遺址與馬偕足跡

搭渡船往淡水途中,展望興建中的淡江大橋 在這篇 《單車淡蘭,一個在近代發展軌跡中認識北台灣的路網簡介》 中,我們介紹過《單車淡蘭》整架構(「單車淡蘭」這四個字的由來我放在文末),也簡介了許多景點。 實際上我們的遊程設計不是單純的路線景點串連,而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依照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