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過程中,要了解一個鄉鎮村落的風俗民情,拜訪該地信仰中心是很自然且必要。
記得一開始騎車,每當騎累了,總是會在途中村莊找個大一點的廟休息,順便借個洗手間並與附近在地朋友聊聊問問,也會逛逛附近傳統商店;隨著體力技巧進步,我們開始往山裡面推進,進到部落要找地方休息時,發覺平地和淺山常見的傳統寺廟通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屬於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堂。這個平時不會留意到的轉變,在我心中出現個疑問:
「原住民怎麼都是信仰西方的宗教,而不是我們『傳統的』佛教、道教?」
這個疑問一開始只留在心中並沒有多想,直到第一次騎進泰雅族的司馬庫斯後引發我更大的好奇,因為回來後,為了想了解司馬庫斯為何能經營出猶如世外桃源的環境,隱約看見教會在背後的力量,這時我出現更清晰的疑問:
「原住民是何時由原本傳統信仰轉變為大量信奉西方宗教,這中間關鍵因素為何,為何以往讀書時從未有讀過這些?」
經過網路搜尋以及書籍閱覽研究,我們在這過探索程中也同步讀到了一本教科書上沒有的台灣近代史,也發現台灣大多數部落都是幾經遷徙才來目前的位置,驚訝之餘,為了想知道更多想知道同一族部落相互關係,開始將同一族的部落在地圖上標示出來,發現地圖上的標記串起來的線段,有些早就是我們熟知的經典單車路線,不同的是,以往騎行看到的是景色優美以及自我的發覺,而騎入串起部落的路線,原住民生命故事串接著台灣進代的歷史更是動人,讓我們由衷地感嘆:
「騎單車,讓我們看見台灣的美麗;騎進部落,讓我們了解台灣的歷史。」
我們開始往山裡面推進後,發覺平地和淺山常見的傳統寺廟通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屬於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堂、天主堂,有了好奇,因此此後每進到部落,總是會留意部落裡的教會。一開始還不太熟悉部落時,先注意的是哪個教派,是基督長老教會?是天主堂?還是其他教派的教會,後來熟了,大概知道一個部落有兩個教會很常見,例如有基督長老教會,也有天主堂。每次進部落除了四處逛之外,總是會以抵達教會代表是真正騎抵該部落,當然,也會順手將教會影像留下。
在初期,僅是下意識拍下照片做簡易紀錄,後來隨著造訪不同族群部落,漸漸發覺部落裡的教堂因不同族外觀會有些差異,有時從風格上一看就可以辨識出是哪一族,讓我們造訪部落過程增添不少趣味。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拍下約兩百六十間部落裡的教堂,若以每個部落平均兩個教堂來計算,等於我們已經騎訪過約一百多個部落了。
記得在太魯閣口一家餐廳晚餐,得知餐廳老闆曾經騎單車環島拜訪五百多間媽祖廟,聊天中知道他為了造訪散佈全台,且沒有系統紀錄的廟宇,可以想見他光是要找出廟的正確位置與路線串聯,就花了不少功夫。而更令人感動的,是他表示若有人也要跟他一樣騎車造訪這些廟宇,願意無償提供所有的路線圖。這次的互動,讓我興起一個想法,即是完成部落路線計畫同時,也要將所經過的教會照片分享出來,讓未來有新的車友知道要怎麼走。以下就是精選二十個我們有互動的教會照片與您分享,以及所造訪的教會照片(縮圖),我們將這些照片已經放在一個Google地圖圖層,可以讓您在造訪部落的同時,得知教會的位置與基本資訊,期盼讓您的旅程有更多的收穫。
潭南天主堂耶穌像(天主教潭南聖伯多祿堂)
潭南部落(布農)-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
攝影日期:2013.12.07
剛到潭南部落時並沒有特別留意這尊位於部落最高處的耶穌像,而是為了找尋部落裡舊駐在所遺跡意外發現天主堂就在舊駐在所遺跡附近,由於位處部落最高點,耶穌像面向山谷所展現出來的景象令我們非常感動,尤其得知教堂曾在921大地震時倒塌,是經過各方的協助而重建,讓族人信仰凝聚而度過天災帶來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