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勇氣與感嘆之路-那瑪夏環線

在上一回造訪阿里山的特富野、達邦部落
和民宿老闆娘談起一些鄒族現況以及八八風災後為復建的努力時,聊到位於高雄境內的鄒族(註),她有所感地說:

「鄒族資源大部分在阿里山這邊,但其實他們跟布農族比較接近。」

當時,我們規劃的邏輯是以串起部落為路線,因此雖知道鄒族部落那瑪夏和桃源都有,但由於鄒族大社的象徵KUBA是在特富野及達邦,當時就以這兩個部落為主軸來串特富野古道形成一個環狀路線。不過,聽得她的一番話,回來認真的讀了一些資料,才了解那瑪夏和桃源的鄒族與阿里山這邊的鄒族不太一樣,而且看到屬新中橫一部分的台21線事實上有一段在那瑪夏,會經過一段宏偉的峽谷,看到能夠騎車穿越高聳峽谷,不由得開始心動,因此種下了我們想要找機會拜訪的念頭。




註:

鄒族一般分為南鄒與北鄒,南鄒是指位於高雄那瑪夏的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與桃源的沙阿魯阿族(Hla’alua),北鄒又稱為「阿里山鄒」,阿里山鄒目前有八個村落,來吉和樂野附屬於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里佳附屬於達邦社。南北鄒三個族群(阿里山鄒、卡那卡那富、沙阿魯阿)語言有極大差異,實際上是互不相通,而卡那卡那富族與沙阿魯阿族因與布農族關係密切,因此共用語言為布農語。


後來,恰好車友跑了一趟那瑪夏帶出了新路況,那就是也是同屬八八重災區的那瑪夏經過數年漫長復建,雖然還有些得走溪谷便道,但以單車的角度,路況已經是非常優了。有了這個訊息後讓我認真了起來,把原本就想去但若專程跑一趟卻沒甚麼道理的阿里山達娜伊谷(達娜伊谷較屬定點旅遊區,而且由龍美下滑沒多遠就可以抵達),透過地圖路線合併搜尋,知道進達娜伊谷後經茶山部落有產業道路可以越嶺到那瑪夏,發覺這是一條能藉由一次行程同時體驗兩邊雖同是鄒族,但實際差異不小的好路線。

太好了,確認了路能連結,探訪的元素更豐富了起來,再來的問題就是出發點選擇了。

一開始的思維,是以由阿里山公路上的龍美為出發,因為這是傳統要往達娜伊谷的入口,但想到平地到龍美距離、爬升都不低,而阿里山公路有綿延不絕的遊覽車陣相伴,在上坡中猛吸廢氣實在是自作孽,因此打算先4+2到龍美,出發繞一圈回到中埔後,再搭公車到龍美開車下山載單車。結果,在搜尋時意外的發現單車二人組部落格兩位前輩曾經由龍美走一條草山產業道路捷徑切到台三線曾文水庫的大埔。

這個發現讓整個路線豁然開朗,因為台三線的大埔有地方住,
又剛好能將這次要走的那瑪夏和達娜伊谷繞出兩個環線,若是以兩天兩夜來規劃,因兩天可以住同一個地方,
騎車時不需背過夜的衣物,可以輕裝快速移動,感覺上就是一個很完美的路線了。




確定了出發點,順利的將路線畫了出來(參考上圖),我們把路程分為兩天進行,
第一天以順時針方向走往南那瑪夏環線,第二天預計以逆時針方向往北走達娜伊谷環線,兩天的出發點都是大埔,大埔到茶山部落前會有一段路重複。

由於大埔位於嘉義深山,從台北開車約需四~五個小時,因此挑了一個周五(4/11)下午提前出發。



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順暢的由國3中埔下交流道,在中埔街上找了個麵攤填飽肚子,
這時恰好隔壁桌來了組客人,問了老闆有甚麼湯,老闆回他(台語):

「有貢丸、蚵仔.....也有四腳。」


聽到這個有趣的名稱,馬上小聲的問Toby:

「這裡牆上寫著要找人割"菁仔"(台語),妳知道"菁仔"是甚麼嗎?」


「簡單呀,是檳榔不是嗎?」坐車坐到有點累的Toby沒好氣的說。

「那老闆剛剛說的"四腳湯"(台語)是什麼湯呢?」

「"四腳湯"?那是甚麼東西啊,沒聽過啦。」Toby似乎有點精神的回應了。



「哈哈,就是青蛙湯啦!」「走啦,我們繼續吧,大埔不用一個鐘頭就可以到了。」

吃過飯有了精神,兩個人邊開車邊聊,研究接下來這兩天影片內容可以拍些甚麼,
結果在台3線295.5K一個岔路走錯,開往172道路往關子嶺方向,而且還興高采烈的多開了二十多分鐘,一直到看見嘉南平原的夜景,才驚覺開錯路。

好不容易回到台3線,終於在九點多抵達大埔,雖然沒事先訂房,但也順利住到一家位於大埔街上不遠的大埔山莊,搞定兩天的住宿早早就寢,充足精神準備隔天120公里那瑪夏環線的奮戰。






由於第一天的路程遠,而且騎過甲仙進入台20後,要在南化水庫前轉入一條叫關山產業道路的捷徑(參考路線圖,圖上南化水庫旁的白色路徑),可以不用大繞一圈由台20接到台3回大埔。但因那條路到底有沒有通不是很清楚,旅館老闆是說應該有通,但我們知道山區道路何時崩塌中斷一時也說不準,因此還是有夜騎的心理準備,萬一產業道路不通,那就得乖乖地繞大圈了。

一早起床,先到大埔唯一的超商7-11早餐並補給,然後順著地上自行車道指標騎了一會市區,來到了台3線。





在台3線上可以看見曾文水庫,由於今年目前雨量少,水庫已經見底了。




大埔市區大約在台3的337K,因此出發後很快地就抵達這塊很特別的台3/333K,
或許這是代表此行我們要爬很多個山吧!




清晨大埔拱橋真的好迷人,我們就是要沿這條河往上游爬囉!



過了大埔拱橋馬上右轉進入嘉129道路,開始陡爬升,

沒多久,就可以由高往低清楚看到這座有如長虹般橫跨曾文溪的無橋墩拱橋;
再沒多遠,完全沒想到一個極為壯觀的瀑布(青雲瀑布)就在路旁,雖然現在是乾季水很少,
但可以想像在豐水期時這裡絕對有讓人震撼的場景。

雖然往茶山部落的嘉129-青山產業道路非常陡,但是幾公里下來,
瞰大埔拱橋、探清雲瀑布及賞曾文溪谷,就已經讓我們直嘆這次的路線規劃應該是很有看頭的了。




今天目標是那瑪夏的南鄒,但路線上會先經過茶山部落(註),
在一段陡爬升爬到快沒力後,進入了這個美麗又熱情的部落。

會說這部落熱情,是除了四處可見充滿"原"味的木雕石雕和涼亭外,
部落的朋友看到我們騎單車來,加油聲不絕於耳,連小朋友也騎著單車來陪騎尬一段。

在部落逛了一圈,看到整個環境很清爽又有規劃,也有民宿,不禁回頭跟Toby說:

「下回若是由達娜伊谷那邊過來,要考慮把過夜點選在這裡,因為這裡簡直是太棒了。」

「或是昨天若不是因為太晚,路又不熟,不然直接開到這裡當成出發點也很不錯呀!」


註:

茶山部落(珈雅瑪部落)

茶山位於曾文溪源頭,傳說以前居住在這帶的是「達古布亞努社群」,這社群因故消失後,這裡長時間無人居住,後來因達邦、特富野地區人口愈來愈多,1947年鄒族第一位鄉長高一生鼓勵下,鄒族人來到茶山居住開墾。「達古布亞努社群」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 ),意為「山腰上的平原」,後來日本人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光復後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茶山村人口鄒族佔60%,布農族30%,漢人10%。

參考來源:






離開茶山部落進入可以越往那瑪夏的嘉129-1道路,緩爬升中,我們聊著這段時間走部落路線的心得,這時Toby突然說:

「過陣子,我們是不是該找機會來環島啊?」

我有點好奇的問:

「環島.....妳想環島的動機是甚麼?」

Toby說了一些理由,但都無法說服彼此,我想起在茶山部落提到的「下回若是由達娜伊谷那邊過來」,這個念頭的背後是隱約覺得這次走的路線,好像可以將之前走過的串出一條很特別的路線,因此我說:

「如果我們一次有那麼多的時間,倒不如將之前的部落路線串起來走一次。」

「因為剛剛才想到,若是把之前的路線串起來,恰好是一條非常有特色的『原住民部落縱貫線』,可以一次連著走好多個族,而且互有關係耶!」

雖然沒見到Toby的眼神,不過我確定她聽到的當下眼睛也應該發亮,她接著說:

「不對不對,應該要說『原鄉縱貫線』,這樣比較好聽。」

她的『原鄉』這字眼讓我更有了靈感,於是我說:

「哈!還要加入『單車』,所以叫做『原鄉單車縱貫線』,這樣的FU更對吧!」



我和Toby突然發現,我們腦海中已經串出一條台灣絕無僅有『原鄉單車縱貫線』了!


這是一條依著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邵族、北鄒、南鄒、魯凱族、排灣族順序而南下的路徑,其中有古道有公路有小徑。這路線是由新店出發進入巴福越嶺古道接北橫,先橫貫雪山山脈再循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間上循,然後先直上再橫過阿里山山脈,並由阿里山山脈與玉山山脈間來到中央山脈西南側,最後,由屏東沿山公路而出。




我想,這該是一條台灣最具原鄉味與芬多精的單車仙徑了吧?!


一時間原本對這段路在地理上正確位置有點模糊的我們,整個明朗了起來,
原來,這次走的是這條『原鄉單車縱貫線』最重要的一段啊.....

哇,這太有梗了~

原本對於這兩天要走的路線心情有一點沉重(因為達娜依谷、那瑪夏都是八八的重災區,所以腦海中盡是山林家園殘破的畫面),一直想要行程中找出一個軸心。但回想經由多次進到部落,看到他們面對天災的努力與態度,深深感動,也或許就是這樣,很想讓更多愛好單車運動的朋友到山裡面得到這樣的感受,而有了這樣積極想法,也才會想到這樣的原鄉專屬路線。

所以,我們再來該調整心情,雖然路線上仍是嚴肅,但要有更熱血的態度才對。



離開茶山村之前,遇到一家茶廠正在整理早上剛採下的春茶,
院子裡小朋友正和養的幾隻小山豬玩耍。

我們被這些茶葉新鮮的茶香吸引而停下來,問了老闆才知道這叫做「珠露茶」,
雖然我們不懂茶,但看到茶葉上沾滿露珠,而且又那麼香,

若是烘培過,想必泡起來一定很棒。

和老闆聊了一會離開後,才想到忘記跟他要幾片新鮮茶葉放到水壺中,太可惜了!





 不過,前面的小遺憾讓這位正在採梅子的朋友彌補了。

他看到我們騎單車經過,把碩大如桃子的梅子送我們一大堆,拿了一顆用手擦擦直接咬下去,酸溜溜的滋味讓爬得有些累的我們馬上精神抖擻。




由茶山部落續爬了十幾公里、爬升約500M後,終於越過最高點開始下滑。

由最高點附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楠梓仙溪溪谷(註),以及達卡努瓦、瑪雅、南沙魯三個主要部落依序散落在溪的左岸,也就是在玉山山脈尾側山腳下。

楠梓仙溪河岸在八八水災後支離破碎,受損非常嚴重,長期都得走溪谷便道,其中較下游的甲仙區小林村即是在當時被土石掩埋而滅村,所以,我們這次的路線也可以說是要走過八八水災最嚴重的區域。

註:

楠梓仙溪(旗山溪)

楠梓仙溪原住民語稱為Namasia,是南鄒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族人對楠梓仙溪的族語稱呼,也就是那瑪夏這個名字的由來。


下滑到溪岸的公路,由於要去達卡努瓦,因此我們先反向往上游走。
看到公路編號是台21線其實很熟悉,因為新中橫公路在塔塔加以北的編號即是台21線,
我們算算也走過好幾次,這回是往里程更多的這段而來了。




進到分為兩村的達卡努瓦,我們先到據說卡那卡那富族較多的一村。




由於天氣燥熱,逛了一圈在一個冷飲小店喝飲料休息,
老闆娘是一位年輕的布農族女生(背朝我們的那位),但是她告訴我們,
旁邊這些小女生就是不太會講族語的卡那卡那富族人。

一如以往,單車就是Toby和原住民小朋友溝通的最佳話題,
她們開始七嘴八舌地問起Toby:

「你們從哪裡騎來......單車會不會很輕?晚上有燈嗎?」

而我,跟她們說聲要拍照後,也就輕鬆的開始按下快門了。

這回聽到最妙的一個問題,是一位個頭最小但眼睛最亮的女生,她說:

「你們兩個是甚麼關係?」

我知道答案她會覺得很沒趣,但還是大聲跟她說:

「她是我太太啦!」


這是在一村裡的鄒族祭場,雖然卡那卡那富族與鄒族的其他兩族群語言不通,
但畢竟「卡那卡那富」知道的人有限,因此入口還是用「鄒族祭場」來讓外人知道族群的存在。









在一村待了許久,才繞往大多屬布農族的二村逛了一圈。

由於後面尚有八十幾公里的路程,雖然最陡的路段已經騎完,但現在已經是快十二點,
不再多停留,準備離開達卡努瓦,開始進入下半天的路程。




事實上那瑪夏是個多族群的領域,除了卡那卡那富族(南鄒)、少數居住於瑪雅的沙阿魯阿族(南鄒),還有布農族、由北南遷後又北遷留下少部分的泰雅族,當然還有漢人。

套句我們在南沙魯(布農族為主的村落)一個店家吃愛玉冰時,老闆娘所說:

「與其去九族文化村,倒不如來我們那瑪夏啦!」




的確,兩杯冰涼的愛玉和兩隻部落媽媽手工貓頭鷹帶來的清涼與欣喜,
讓這趟旅遊有著更多的感動呢。




看到這樣的景象,可以想見這麼多年了,
復建的工作有多麼的艱辛........

離開那瑪夏準備往甲仙了,我們很期待再來的這段路,因為據說有段非常雄偉的峽谷。

順著大多是下坡為主的台21線往南,
道路上煙灰漫天,許多工程都還在進行,
有時騎在已經平暢的公路或橋梁上,有時則是進入溪床便道,
逐漸的,兩旁山勢越來越壯闊,我們已經進入傳說中那瑪夏與外界天然屏障「世紀大峽谷」了。






天啊!

這峽谷在視覺上帶來的衝擊,實在很難用言語形容......

就我有去過的地點來說,這裡跟南橫霧鹿峽谷、中橫太魯閣峽谷、蘇花清水斷崖一樣,
都是屬於騎單車可以經過,而且會發出大自然雄偉而人類之渺小的感嘆之處。




這段路的地質看得出只要雨下大一點,一定很容易中斷,
不過即使不考慮天災,這還是台灣山地特有的現象。

途中經過的錫安山在八八水災時也是災情慘重,現在好不容易已經恢復了。



過了錫安山,河谷逐漸開闊,
幾個上下坡後,我們經過小林村遺址,並在小林村紀念公園短暫停留。

由紀念公園展望往小林村遺址,實在很難想像一個村落會被這麼大一片土石淹沒,
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糾結了起來,希望台灣千萬不要還有這樣悲慘的天災發生才好。

收拾起心情,繼續在越來越熱的公路快速移動,經過了小林村遷村新址,看到嶄新村裡已經是新生活的開始,心裡才較坦然些。

在默默地趕著路中,我們終於在下午兩點趕到了甲仙,
在這裡要稍微停留吃個不算午餐的午餐(原本是希望中午就能到,但還是晚了兩個鐘頭)。






進入甲仙吃飽後當然要來些芋頭冰去去火,

不過,可能是我們口味太挑,吃的這一家雖然極富盛名,
但感覺味道好像少了該有的原味,好可惜!





Toby特地指定要到甲仙國小看看,因為拔一條河紀錄片所描述的甲仙歷經風災起落,甲仙國小的孩子參加拔河比賽的故事,為家鄉喚回信心與勇氣,讓她非常感動人。

有時我會覺得,紀錄片確實可以感動很多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拍出讓人有感動的紀錄片;我們喜歡騎單車到部落,是因為整個過程,就像親自經歷了一部會全身感動的紀錄片,而這是單車人可以輕易做到的。





雖然抵達甲仙里程已經過半,後面大約剩下50公里,
但這時已經快三點,加上關山產業道路路況仍是未明,因此還是趕緊繼續努力吧!

在甲仙走了一段台21與台20共線路段後,開始轉往西繞往山區,這時走的就是南橫台20線,
我們要再度地進入阿里山山脈尾段。

爬了一會山路雖然還很熱,但在要切往關山產業道路入口,問了一位在路口擺攤的大嬸,確定了道路有通,心情整個輕鬆了起來。轉入編號為南179的關山產業道路,沒有了汽車干擾(偶而有疏濬水庫的砂石車經過),大部分時間是安安靜靜的,隨著高度的上升以及太陽西斜,愈來越舒服了。






順著南化水庫東岸騎著,山勢忽上忽下,我們都有個感覺,
這段路若是能夠找個機會清晨來騎一次,出現的景象絕對會是美到爆!




大約傍晚六點,終於越過海拔五百多的高點,開始進入連續下滑段,
這段路由於是進入嘉義縣界,道路編號是嘉149線。

快六點半接上了台3線,天還沒完全暗,我們卯足全力榨乾剩餘的力氣,
終於在六點四十五分天剛黑時返抵大埔的旅館。



在旅館和老闆、老闆娘分享了一些今天的路程、路況後,

也向老闆詢問明天往達娜伊谷的路線該怎麼走較適合,得到的資訊是往達娜伊谷可以不須再爬上茶山部落,而是在中途左轉走一條小路,雖然路況較差,但仍然可以接到新美續往達娜伊谷。

有了這個資訊,確定明天要採逆時針方向走,但騎到達娜伊谷時要視狀況決定是否騎到龍美,因為除了明天還要開四~五個小時的車回台北,有時間上的壓力外,龍美那一條可以接到台3的草山產業道路現在有沒有通也是未知之數。

因此,還是要等明天邊騎再邊問了。

---------------------------------------------------------------------------

今天的行程非常豐富,以下就是專為那瑪夏環線所拍下的影片紀錄,請您參考指教:



---------------------------------------------------------------------------
Day 1 勇氣與感嘆之路-那瑪夏環線
Day 2 浴火重生之達娜伊谷環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25 單車主題桌曆預約登記說明

 一年一度的單車桌曆預購又到了!這次要推薦的主題是近來花最多時間,當然也覺得是北台灣最重要的路網: 「單車淡蘭」 會選定這個主題,是因為若要以騎車來認識北台灣的人文歷史為目標,「單車淡蘭」路網絕對值得您一訪再訪。 這是以淡蘭古道系統為基礎,加上後期的鐵、公路和自行車道發展為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