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在左邊是轟轟巨響的荖濃溪激流,右邊是岌岌可危、隨時有落石的懸壁旁,
心裡浮現一個想法:
「南橫,或許會歸回大地成為歷史吧!」
在寶來的溫泉旅館洗去前一日由屏東出發,又攻上藤枝林道海拔一千多的二集團部落,
將近百公里的路程累積的疲憊後,第二天一早,先騎到寶來後山的浦來溪頭社戰道(註)小爬一下當成熱身。
這步道是昨天和遊客中心服務人員聊天,請教「戰道」一詞的意思時,
她推薦可以先上來走走,除體驗歷史步道幽靜外,也可以由高處欣賞整個寶來社區。
頭社戰道有些路段藏於竹林,路幅較小,
我們走了一小段後還是原路回頭,跨上單車準備往今天的其他目標點前進。
昨日得知勤和與復興之間的便道已通,等等視狀況看能不能騎往梅山,
由於不管有沒有到梅山都會原路回到寶來,因此背包裡只放簡單的雨衣等物品,
其餘行李寄放在旅館,然後輕裝地出發了。
註:
浦來溪頭社戰道
「浦來」是寶來的舊稱,而浦來溪頭社位於荖濃溪與寶來溪分水嶺,原是鄒族人居住的聚落。20世紀初,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森丑之助在這裡發現「浦來溪頭社」遺址,但因沒有確切的地點,這段歷史也隨著時間而被淡忘。民國83年,在中研院劉益昌教授的研究調查之後,確認了兩處遺址位置,一個在寶來溫泉山莊後方,另一個則在寶來國中後側台地,可惜是,遺址已因農民墾植土地而有被破壞,現在全被產業道路和果園取代,已看不到任何遺跡。若要完整眺望當年遺址,最佳的地點非浦來溪頭社戰道莫屬。
浦來溪頭社戰道全長約三公里,海拔不高,僅約450至500公尺,步行時間約一小時。這條戰道據說是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控制和消滅原住民激烈的抗日行動,沿著美瓏山稜線而修築的道路,目的是將原料運送至寶來峰頂,以便興建美瓏山砲台,而成為浦來溪頭社戰道的前身。
摘自「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寶來遊客中心」說明
Eddie補充:
註文中的「原是鄒族人居住的聚落」所指的鄒族人可能是後面會拜訪到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因為此地的布農族原住民早期居住於深山,多數是日治與民國時期的移住政策而遷移下來,因此原居於此的原住民應該是拉阿魯哇族;拉阿魯哇族是今年(2014)才獲得承認,以前與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均被歸為鄒族。
離開寶來沒多遠,就看見路旁有個桃源樂樂段社區,
轉進去繞一圈,才知道這裡是莫拉克風災勤和部落受災的民眾遷居於此。
而我們晚一點會經過原來的勤和部落,可見現在那裏狀況應該不會太好。
連續緩爬升中,正式進入了桃源區,也抵達了另一個部落-高中部落。
在部落裡遇到一位教會的長老,向他問起部落狀況,他表示:
「這裡大多是布農族,也有Hla'alua(拉阿魯哇族),剛正名。」
「當然也有其他族,再往上一點右邊岔路進去可以看到他們的祭場,可以去看看。」
與他的互動中,可以感受到拉阿魯哇族(Hla'alua)和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被正名,
在原住民社會裡是一件大事,近來幾次與原住民朋友聊起,也都會提到這個事情。
當然,這趟南橫西段行事先有做了些功課,再加上他的指點,
再往前不久,就看到美蘭部落鄒族祭儀場(註)大大的指標。
右轉之後,是一段非常陡的下坡水泥路,雖然知道等等回程會爬得很辛苦,
但這裡是此行的重點,絕對不容錯過。
註:
由於拉阿魯哇族(Hla'alua)和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正名於2014年6月,我們是8/2來此,
因此指標上還是用以前所用的「鄒族」來標示,未來應該會修改。
滑到底越過一條寬大吊橋後開始爬升,
沒多久終於進到美蘭部落,迎接我們的是幾位可愛小朋友。
經過一年來騎入部落,單車總是引起部落小朋友關注的眼神,
來到這自然也不例外,很快地跟他們建立起關係,開始帶著我們在部落繞著。
這時遇到一位腳受傷的族人,跟他請教了些拉阿魯哇族的由來,
經過他的指點建議,加上部落小朋友帶領,我們進到最具代表意義的祭儀場了。
來做個暑期課業輔導吧!請跟著我念一次:
Hla'alua
這是台灣原住民第15族,第16族是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都是在高雄市山區,2014年正式被承認為台灣原住民族之一。
剛剛的那位大哥說,過幾天8/8是他們的祭典舉辦日喔!
----------------------------------------------------
拉阿魯哇族簡介
拉阿魯哇族(Hla'alua)由排剪(paiciana)、美壠(vilanganu)、塔蠟(talicia)、雁爾(hlihlara)4個社組成,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約計有400人。拉阿魯哇為自稱,其意不可考。
相傳族人原居地在東方hlasunga,曾與矮人共同生活;矮人視「聖貝(takiaru)」為太祖(貝神)居住之所,每年舉行大祭以求境內平安、農獵豐收、族人興盛。族人離開原居地時,矮人贈以一甕聖貝,族人亦如矮人般舉行「聖貝祭(miatungusu)」。祭儀最重要的部分是「聖貝薦酒」儀式:將聖貝浸在酒裡,察其顏色變化,如果變成紅色則表示太祖酩酊之狀,意味祭典圓滿成功。
摘寫自原住民委員會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786B260E9D63A127
由於祭儀場內祭屋有女性禁入的禁忌,
我們在祭儀場周圍大致走一圈,並讀著祭儀場牌樓旁的解說牌,
對這裡有更深認識後,跟住在祭儀場旁的朋友及剛剛帶我們繞部落的小朋友告別,
繼續我們今日的行程。
離開部落騎往南橫公路,再度經過橫跨荖濃溪的索阿紀吊橋。
這條新建吊橋長又寬,連汽車都可以開進來,而且橋體高大深具特色,
本身就深具吸引力,可以算是一個景點了。
這段路開始有些地方正在施工,因此路況起伏大很多,
其中有一段是忽然陡下後陡上,考驗著我們的腿力以及換檔能力。
正在施工的朋友看到我們,比了大拇指喊了加油!
哈,感覺挺好的~
在街上,向一個賣檳榔阿伯買了杯手工愛玉降降熱,
聊了一會,由於昨天得知繼續往上走的路已經有通,決定要去探路。
在這裡向他及幾位當地人打探再來的路況,準備前往勤和部落到復興部落這段數公里長的溪底便道,再來的計畫請參考下圖:
現在的位置是在桃源,繼續往前會到勤和部落,根據出發前收集的資料,勤和部落到復興部落之間有一段路是溪底便道,前陣子因被颱風帶來的豪雨沖毀,前兩天剛恢復通車。
由於路況據說很差,因此打算且戰且走,若可以騎,打算通過後騎到梅山後再掉頭(梅山之後有管制,無法進入);如果路況太差,會繞上另一條便道「玉穗農路」,也是可以通往復興部落。不過,由於「玉穗農路」路途較遠且要爬大坡,為了保留回程時間,頂多騎到梅蘭部落就掉頭(玉穗農路沒有畫在地圖上,入口一樣是在勤和部落附近)。
擬好再來的計劃,跟阿伯道別,約好騎完回來還要來跟他買冰愛玉,開始進入今天的加碼路段。
進入勤和部落,一個安安靜靜的小部落。
在離開桃源後,整段南橫公路都是靜悄悄的,只有偶而經過的工程或是載貨的車輛。
過了96K,進入一段就在溪邊的臨時道路,雖然沒有舖面,但對於騎登山車的我們都算正常,
有台載著家用瓦斯瓶的貨車在我們身邊搖下車窗,車上的大哥說:
「前面的路很差喔,你們要去哪裡?」
我說:
「我們最多騎到梅山就會掉頭,會注意的,很謝謝啦!」
他比了大拇指按聲喇叭後開走。
跟著他騎沒多久,果然進到一段路突然變得有點複雜的開闊地(參考下圖):
A是斷掉的路,這是八八ㄈ災之後原本的便道,現在已經全部不見。
B是現今的溪底便道,我們等等要走的路。
C是往玉穗農路,前陣子溪底便道被沖毀,往復興得右轉沿溪邊便道走一段後,接上陡又小的農路。
上圖是由google地圖在相同位置截下來的圖,
可以看出A的原路已經不見,B旁邊的巨石現在整個裸露出來,現在的便道就是由那裏經過。對照上一張照片可以看出溪床因水的沖刷,八八風災後的土石已經被帶往下游大半了(google地圖標示圖片日期為2011年6月)。
以下是這段可以說會令人窒息,
也可以說是嘆為觀止的便道,貼上六張連續照片,請您參考:
騎在左邊是轟轟巨響的荖濃溪激流,右邊是岌岌可危、隨時有落石的懸壁旁,
心裡浮現一個想法:
「南橫,或許會歸回大地成為歷史吧!」
由勤和開始花了約40分鐘通過這段驚險的路段,進入安安靜靜的復興部落,
由於太安靜了,剛剛轟轟巨響激流聲彷彿是種幻聽。
離開復興部落續行不久,來到另一個大部落-梅蘭部落。
在這裡路旁遇到幾位衣著看起來是修路的工程人員正在午餐,一位原住民大哥問起我們是從哪來,跟他說明是昨天由屏東市騎到寶來,今天一早騎到此。
他除了提醒梅山之後不能進入外,也說了許多,大意就是南橫的路通車是遙遙無期,因為上面的路不時都會再坍,已經很難修了,聊到最後,他舉起一杯啤酒大聲地說:
「你們已經有騎過南橫很幸運了,祝福你們旅途平安,加油!」
帶著原住民大哥的祝福,連續爬升中高度再度破千,在正午時分抵達今日的終點-梅山。雖然這裡目前遊客稀少,但遊客中心仍然有服務人員駐守,和她聊起這裡今天是否有遊客上來時,她說:
「你們是第二組遊客,早上有來一組開車的,以為可以直接開到台東,知道路沒通後就回頭了。」
Toby聽到她這麼說覺得難以置信,因為南橫已經中斷那麼多年,竟然還是有人沒弄清楚就衝上來,不過,就我所知,除非有在留意台灣道路動態,否則地圖上南橫是存在的,開車只要油門一踩就能動,因此一定會有人想來試試運氣啦!
在遊客中心稍作休息補好水,到外頭的涼亭拿出旅館幫我們準備的饅頭(早餐其中一項)當成午餐,享受片刻幽靜後,看見山上雲越來越厚,甚至已經開始飄起雨絲了,趕緊收拾好開始下滑。
雖然說是完成目標要開始下滑,但實際上要騎到屏東市還要九十幾公里,而且還要再度穿過那段驚心動魄的溪床道路,因此兩個人不敢大意,握緊龍頭專心的踩上踏板。
滑到梅蘭部落,遇到對向兩位騎著機車的外國年輕人,
會車後掉頭跑來找我們,操著不太流利的中文說:
「你們是從很遠很遠那邊騎過來的嗎?要爬過山很遠的那邊......」
「不是喔,再上去路已經沒有通了,我們只有騎到上面一點點,不能騎到台東。」我回應他。
「歐,前面不能走了?謝謝!」說完,他們簡單交談後也掉頭下山。看來,梅山遊客中心可能可以保持今天只有兩組遊客前去問路了。
站在路旁一位原住民小朋友跑來問我:
「他們跟你是說甚麼話啊?」
「說中文啦,哈哈!」
他聽畢,馬上跑回去跟他的同伴低聲地說:
「他們說國語耶,好厲害喔.....」
結束了這個意外又有趣的插曲,我們馬不停蹄繼續往山下前進。
安然地拚過這段驚悚的溪床段,鬆了一口氣,
這時陽光又出來有些熱,該是到桃源街上休息一下了。
依約來到阿伯的小店,跟他要了兩杯冰涼的愛玉,
吃畢要走的時候,他直說這兩杯請我們不收錢,經過一番堅持,他才勉強收下。
雖然只是兩杯的愛玉,但是由他手工洗出、自己熬煮糖漿,再加上親切的招呼,讓我們非常的感動。跟阿伯告別後,在他的祝福聲中帶著欣喜再度踏上返途。
連續的下滑回到寶來,到旅館取回行李,在超商吃了一些熱食,再度跨上單車拚往屏東市。
離開山區在體力即將透支,也可以說已經透支時,終於在大約傍晚六點半回到火車站,
拖著一身痠痛搭上統聯19:15往板橋的巴士,在睡夢中回到台北,完成了這趟兩日的南橫行。
雖然這趟行程不輕鬆,但兩日來那麼多位途中的陌生朋友提供資訊,都是這趟南橫行最棒的收穫。這些感動,讓我們不敢忘記在這裡為生命打拼的人們,才是勾勒出這裡最美的一面。
也就是說,南橫的美,唯有您親自踩著單車流著汗水來體驗,才能真正了解,
也會了解為何我們要說.......
台灣.用騎的最美!
全文完。
-----------------------------------------------
影片紀錄
編輯小記
影片做好的同時,7:45~8:40那段便道,已經成為歷史了,因此,影片的結尾我們這麼說: 「........我不確定南橫未來是否能再度貫通,但我知道,在氣候逐漸極端的現在,今日走過的,明日很可能就成為歷史,我只能默默祈禱上天,保佑台灣,保佑在此用生命打拼的朋友,因為他們才是勾勒出這片土地最美的英雄。」
-----------------------------------------------
二集團部落、寶來溫泉,南橫西段溪底行。(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