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日本琵琶湖單車環湖 BIWAICHI(下)
昨天會堅持今天即使下雨還是要騎車,甚至想提出請求讓我們自行出發,約在最後的集合點會合(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也非常不禮貌),其實是有兩個理由:
一、這是有一類單車人的思維。
喜歡騎車的人類型有許多,有輕鬆但深度的,也有挑戰和深度兼具的,但不管哪一種,大部分愛上騎車的車友都有雨天騎車經驗,且越偏挑戰型的越明顯。這樣的車友在這次由台灣來的團員中有好幾位,聽到下雨就要改變型態,紛紛表示願意穿雨衣騎車。
我們提出雨天仍願意騎車,就是要讓辛苦策畫這次FAM Trip的日本朋友,多了解一點單車人與一般旅客差異之處。
2016年10月15日
日本琵琶湖單車環湖 BIWAICHI(上)
前陣子接到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張馨文院長推薦,希望我和Toby參加9/29~10/2日本滋賀縣舉辦的琵琶湖單車環湖考察(BIWAICHI FAM Trip),協助滋賀縣推廣琵琶湖觀光,這樣的邀請,坦白說有些不敢當,因為雖車騎多年,但領域僅在台灣,語言能力、國際經驗都不佳的我們,說推廣觀光實在頗沉重。
不過,想到前幾個月參加幾次公單位有關自行車道事務,會議上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想到有機會看看觀光優等生的日本相關軟硬體,多些見聞,了解日台差異,對於未來一定會有幫助(其實心裡也是想去玩),因此就欣然答應了。這次參訪團共16位,一部分由中華大學邀請推薦,有單車團體、學術教授、和社團法人機構,另一部分是台灣幾個知名旅行社的代表以及媒體朋友。
2016年9月12日
2017「台灣 ‧ 用騎的最美」桌曆預購說明
2016年8月17日
逆時針環島路線建議(完整版)
緣起
最經常被詢問的路線,環島應該是名列前茅,但,這也是最頭痛最難回答的一條路線。
有幫人規劃過環島路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上千公里的路程每推薦一次總是得費不少功夫,因為除了要考慮景點要如何安排,若車友是來自國外,還要提醒台灣交通與該國的差異(例如新加坡、香港、澳門是靠左行,與台灣剛好相反),還要了解要騎的車友體力是否能夠負擔,每日里程不同,住宿停留的地點一改就是一大串,但與車友隔空談路線,溝通上總是無法如意,萬一詢問的車友人在大陸,googlemaps對方無法使用,光是地圖就會搞死人。
我們環島後,仔細檢視全島,發覺事實上環島路線其實就那幾條,但放在地圖上跟台灣其他密密麻麻的道路混在一起,我們已經騎車多年,辨識上毫無問題,但對於台灣道路架構不熟的人,要弄懂的確不容易,因此起心動念決定整理這篇環島路線建議,由經過簡化的地圖搭配適當高程圖,將路線盡可能視覺化,讓需要的朋友可以輕鬆的理解整個環島路線架構,然後不求人的規畫出屬於自己的環島路線。
2016年5月20日
環島遊記 Day 9 冬山-中和(完)《環島1號線雖不圓滿,但我已圓夢》
早上起床外面依舊飄雨,雖然不大但溫度更低,我們已經不抱天氣會放晴的希望,只求今天能順利完成九天的環島,回到台北溫暖的家。
Toby自昨天完成蘇花後就非常亢奮,畢竟她雖然體力技巧有多年經驗,但完成環島是她的夢,從不認為自己真的有機會圓夢到即將美夢成真,那種成就與愉悅是可以想像。我很清楚一個女生要克服體力上不如男生、生理上的不便、在戶外騎車風吹日曬、與汽機車爭道等壓力下,由河濱戰戰兢兢練習開始到騎上武嶺,她的自信在即將完成環島的這時候完全展現,要離開民宿時,眼神閃耀的跟老闆說著騎車的樂趣。
Toby自昨天完成蘇花後就非常亢奮,畢竟她雖然體力技巧有多年經驗,但完成環島是她的夢,從不認為自己真的有機會圓夢到即將美夢成真,那種成就與愉悅是可以想像。我很清楚一個女生要克服體力上不如男生、生理上的不便、在戶外騎車風吹日曬、與汽機車爭道等壓力下,由河濱戰戰兢兢練習開始到騎上武嶺,她的自信在即將完成環島的這時候完全展現,要離開民宿時,眼神閃耀的跟老闆說著騎車的樂趣。
2016年5月19日
環島遊記 Day 8 太魯閣-冬山《環島1號線雖不圓滿,但我已圓夢》
一覺醒來,最悲慘的消息不是看不到民宿廖大哥所說的日出,
而是外面已經下起了雨,而且不是冬天常見的毛毛雨,是不穿雨衣絕對會溼透的大小。
不過令我愉悅的,是我人完全恢復了;
Toby在花東縱谷逆風淋雨默默騎了兩天,雖然有戴口罩,但皮膚較敏感的她臉已經有些浮腫,
耳際不知道何時可能因有小蟲停留,用手去抓,造成一條紅腫甚至化膿的傷口,
一早檢查傷口沒有再惡化,等回台北再好好敷藥保養,希望別留下痕跡。
許多人對於蘇花是戒慎恐懼的,我們也是,
早上雖然下起雨,但檢視兩人的身心理狀況都良好,單車機械性能也都正常,
加上蘇花已經有騎過多次的經驗,路況比較能掌握,
最重要的,這陣子花蓮沒有較大的地震,遇落石的機率不是沒有但機率較低,因此決定還是要走蘇花。
比較麻煩的是攝影部分,蘇花是環島重要的一段,
但要在安全騎乘下留下影像紀錄不容易,檢查兩台GoPro以及一台備用的行車紀錄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把GoPro一台直接裝上安全帽,一台裝在龍頭,一切都準備妥當,出發!
而是外面已經下起了雨,而且不是冬天常見的毛毛雨,是不穿雨衣絕對會溼透的大小。
不過令我愉悅的,是我人完全恢復了;
Toby在花東縱谷逆風淋雨默默騎了兩天,雖然有戴口罩,但皮膚較敏感的她臉已經有些浮腫,
耳際不知道何時可能因有小蟲停留,用手去抓,造成一條紅腫甚至化膿的傷口,
一早檢查傷口沒有再惡化,等回台北再好好敷藥保養,希望別留下痕跡。
許多人對於蘇花是戒慎恐懼的,我們也是,
早上雖然下起雨,但檢視兩人的身心理狀況都良好,單車機械性能也都正常,
加上蘇花已經有騎過多次的經驗,路況比較能掌握,
最重要的,這陣子花蓮沒有較大的地震,遇落石的機率不是沒有但機率較低,因此決定還是要走蘇花。
比較麻煩的是攝影部分,蘇花是環島重要的一段,
但要在安全騎乘下留下影像紀錄不容易,檢查兩台GoPro以及一台備用的行車紀錄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把GoPro一台直接裝上安全帽,一台裝在龍頭,一切都準備妥當,出發!
2016年5月18日
環島遊記 Day 6~7 知本-玉里-太魯閣《環島1號線雖不圓滿,但我已圓夢》
訂閱:
文章 (Atom)
單車淡蘭-騎進淡水,踏訪清法戰爭遺址與馬偕足跡
搭渡船往淡水途中,展望興建中的淡江大橋 在這篇 《單車淡蘭,一個在近代發展軌跡中認識北台灣的路網簡介》 中,我們介紹過《單車淡蘭》整架構(「單車淡蘭」這四個字的由來我放在文末),也簡介了許多景點。 實際上我們的遊程設計不是單純的路線景點串連,而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依照預定...

-
緣起 最經常被詢問的路線,環島應該是名列前茅,但,這也是最頭痛最難回答的一條路線。 有幫人規劃過環島路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上千公里的路程每推薦一次總是得費不少功夫,因為除了要考慮景點要如何安排,若車友是來自國外,還要提醒台灣交通與該國的差異(例如新加坡、香港、...
-
台灣公路原點路標 今年初有次要騎往陽明山,路過行政院台灣公路原點時,看到一位年輕人在拍照,詢問後才知道他要環島,選擇由這個很特別的地方作為出發點。 由於是一個人,因此以他的手機幫他將公路原點路牌入鏡,我也順手拿相機幫Toby拍幾張,這時停在旁邊的單車不慎倒下,沒注意到手機已經...
-
<緣起> Why ?為什麼要走個路線? 記得2013~2014,與Toby由北而南(當然也包含東部)分段的走完原鄉部落,驚豔於在原鄉的見聞,特地寫了一本專書(註一),也剪輯出一段個人非常喜歡的影片 來分享給車友(註二),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多騎往部落山林,透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