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19單車桌曆預約登記說明

「台灣經典單車深度遊路線」,其實是多年前就很想做為桌曆主題,但因為照片收集的不夠完整(其實就是缺一張清楚的玉山),直到去年兩度騎訪新中橫,才終於有了滿意的成果,再加上前陣子深入蒐集台北茶歷史所規劃出的淡蘭南線,更讓這次的經典路線規劃錦上添花,最後經過仔細比較,選出了我們所認為的12條台灣經典單車深度遊路線作為這次桌曆的內容。

2018年6月12日

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Part 1

自從2013到2014從北往南分段走完原鄉.單車縱貫線後,就很希望有機會換個方向由南往北再走一次。

因為除了換個方向景色不一樣之外,把幾個主要歷史景點融入後,南往北更有獨特的脈絡可以更了解這塊土地,因此這次的南向北計畫選擇台東的大武當成起點,這是因為這裡是清代因牡丹社事件,清廷開闢的三條崙古道(浸水營古道)東起點,且這裡有火車站,方便由台北搭火車過來。

由大武出發後先往南騎,到達引發牡丹社事件,1871年被殺的琉球藩民上岸的八瑤灣,
然後越嶺中央山脈尾段,經過幾處牡丹社事件相關景點後,來到西部,再沿著中央山脈西側南向北,就可以進行另一次的縱騎台灣了。

大致的路線可以參考底下google地圖本島藍色及橘色路徑:

2018年3月21日

中央脊樑谷地縱騎(中橫宜蘭支線+力行產業道路)


算是巧合吧!

一月下旬和公單位到一直想去卻沒有成行的清流部落開會,期間還搭著車探訪部落到惠蓀林場沿途賞梅秘徑以及眉原部落,那趟等於是難得的探路機會,讓我可以將這帶路線做個勘查,未來可以實際以單車來走訪。

騎向玉山、新中橫



Part 1

2017年即將結束,和Toby突然有到高山騎車的念頭,有了方向,接著當然就是思索要去哪了?

盤點幾個高山路線,想起新中橫東埔-塔塔加這段她未曾騎過(有騎過奮起湖-塔塔加段以及水里-東埔段),也就是說,已經騎過台灣四條高山路線(北橫、中橫、南橫、新中橫)的Toby,就是獨缺這段,偏偏這段是所有高山路線中最親近玉山的一段,沒騎過真的有些遺憾。

2017年12月19日

2018「台灣 ‧ 用騎的最美」桌曆收支明細說明

感謝車友支持與參與,2018「台灣 ‧ 用騎的最美」桌曆銷售已圓滿結束,本次共印700組(實際數量請參考收支明細表),銷售數量為682本,銷售金額為136,400元,加上額外捐款及郵資收入並扣除印刷、包裝、寄送等費用,結餘款為新台幣 84,806元。

目前結餘款已送交新竹尖石鄉石磊部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石磊教會徐正義牧師80,000元(12/11送達),由牧師統籌運用於部落關懷等用途,餘款4,806元也會於12/24送達石磊。

以下是費用和結餘款明細說明,請好友們予以指教:





備註*

郵資收入:購買1本或2本須負擔60元運費,此部分列為郵資收入(參考預購說明)。
額外捐款:代轉陳宥嘉先生捐款1,000元給教會。
桌曆數量:印刷為700份,最終統計為712本。
實際捐款: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於12/11捐石磊教會80,000元整,餘款4,806預計12/24捐出(教會感謝狀後補)。

2017年9月20日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18單車桌曆預購說明

今年春節,我們再度出發環島,這回走的是一直想完成的「四極點環島」,完成了這個挑戰,連同前幾年完成的「雙溪雙海大橫貫」、「原鄉.單車縱貫線」,心中台灣單車路線架構可以說是更完整了,為了讓這個架構容易辨識,我們特地將它稱為「新台三線」,並作為今年的桌曆主題,這次除了精選「新台三線」沿途美麗的照片外,也將這三條路線的高程圖放到桌曆內,希望提供給車友對台灣單車旅行有更立體的想像:

2017年8月3日

日本青森津輕半島。自行車參訪行



大約一個月前,與日本青森縣單車旅遊相關單位經常有互動的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戴理事長,詢問我們要不要去日本青森的五所川原市體驗他們的單車遊程,由於去年去了一趟滋賀縣環琵琶湖時,對於日本近年力推單車旅遊印象深刻,能夠有機會再度參訪,了解不同地區的推動方式,當然毫不考慮的就答應了。

單車淡蘭-騎進淡水,踏訪清法戰爭遺址與馬偕足跡

搭渡船往淡水途中,展望興建中的淡江大橋 在這篇 《單車淡蘭,一個在近代發展軌跡中認識北台灣的路網簡介》 中,我們介紹過《單車淡蘭》整架構(「單車淡蘭」這四個字的由來我放在文末),也簡介了許多景點。 實際上我們的遊程設計不是單純的路線景點串連,而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依照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