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短文,目的是讓關心的好友知道我們辦約騎背後思維及發想過程,讓大家知道我們為何要快閃,並作為日後檢討改進的參考。
以下就是簡單的紀錄:
-----------------------------------------
日前經過影片、文章發表將三貂嶺隧道建置自行車道後,新北市政府刻意改名並以媒體去脈絡的手法揭開,雖然有不少車友聲援,但面對擁有龐大資源的新北市政府,除了網路,也需要透過實體行動來表達我們質疑,因此年前就開始構想要辦約騎活動,以下是當時的發想:
感謝車友支持與參與,一年一度的「台灣 ‧ 用騎的最美」單車桌曆銷售已圓滿結束,前陣子因製作「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影片及撰寫圖文,並持續追蹤,因此遲至今天才整理好桌曆的收支。
本次共印450組,實際銷售數量為445本,銷售金額為111,250元,加上額外捐款(賴_賢500、張_英5000、Lucy1000)及郵資收入並扣除印刷、包裝、寄送等費用,結餘款為新台幣55,898元。
由於這次桌曆印刷較晚,因此捐款分兩次進行,一次為 45,000元、一次為11,000元,共計56,000元。
皆已匯交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石磊教會羅路加牧師,由他統籌運用於部落關懷等用途。
(預約截止,感謝大家!)
今年是疫後恢復正常的開始,不少人開始出國旅行,而原本人滿為患的離島,或許因此可以漸恢復以往的風貌,讓大家更輕鬆地騎遊,加上去年我們順利的完成了騎訪離島最後一塊拼圖-馬祖後,2024年的桌曆主題就選定這個前後歷時十年才完成的「島嶼騎旅」主題。
會選定這個主題,是因位於西太平洋的台灣,擁有多個島嶼,每個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不管是風土文化、地質生態都與台灣本島迴異。當我們騎單車來到這些島嶼,沿著海岸線穿梭,身臨其境地欣賞著碧海藍天,並造訪沿途的小漁村,在與秉持古老傳統方式生活且友善的當地居民互動中,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都會讓我們的旅程增色且收穫豐富。
每逢夏日,由於接近中午氣溫高升不利於長途騎車,因此大多利用半天在大台北找條熟悉的路線稍微運動紓解一下,例如烏來、貓空、陽明山等。
不過今年初和Toby計畫再來的路線構想時,Toby提出不用一定要走新路線,理由是以前走過的經典路線如果把可能因各種因素錯過的景點,重新納入再去走,且也剛好可以將早年解析度及穩定度較差的影片更新,剛好可以一舉兩得。
有了共識後,選定幾條路線,其中一條是環海岸山脈,為此我特地添購了一台空拍機DJI MINI 3,也利用假日出去練習,打算要帶著新空拍機前往這路線,而時間就選在暑假尾聲的假日。
這是一次由淡水河口出發,在遠眺群山中循著先民開拓軌跡,騎走於北台灣山河間的深度旅行,是我們想將最近拜讀沿途相關歷史人文後,以騎單車將這些近代史串聯的旅程。
在實體路程上,我們會由淡水河出海口的沙崙往淡水,接著搭上渡輪來到八里左岸,然後經關渡大橋進入基隆河自行車道沿河岸上溯,一路來到汐止穿越五堵舊隧道,經暖暖、四腳亭抵達曾經因黃金、採煤而繁華的瑞芳老街,在這裡停留一宿,隔日續沿自行車道造訪猴硐貓村,再由102騎往九份造訪不厭亭、雙溪老街,最後,繞經舊草嶺隧道進入太平洋海岸,抵達開蘭第一城的頭城老街,結束這次兩天一夜的旅程。
大家好,由於這篇文比較艱澀,因此一開始先將內容大綱列出,以方便您接下來的閱讀:
-----------------------------------------------------------------
一、有反映管道,且是行政院主導
二、案例說明
三、以往成效為何不彰?
四、善加利用之我的建議
-----------------------------------------------------------------
以下是正文:
通常我們遇到公共設施或服務有問題,最直接的反映管道就是打1999,因為撥打時會自動轉接至當地縣市政府,然後轉往負責的單位處理。
但若遇到自行車道的問題,因為自行車道不見得是熟悉的行政區且權責單位複雜,往往不知往哪反映,最後常會落得只是上網抱怨發個牢騷,但這樣船過了無痕,有關單位即使有心也無法知道問題之所在。
搭渡船往淡水途中,展望興建中的淡江大橋 在這篇 《單車淡蘭,一個在近代發展軌跡中認識北台灣的路網簡介》 中,我們介紹過《單車淡蘭》整架構(「單車淡蘭」這四個字的由來我放在文末),也簡介了許多景點。 實際上我們的遊程設計不是單純的路線景點串連,而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依照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