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日

再闖桶後林道

2007年6月17日星期日

人員: 我和老婆

時程: 0530中和---0700烏來---1215桶後林道最高點---1430宜蘭火車站


這是一次非常具挑戰的路程

今年228走了生平第一次騎單車桶後越嶺到宜蘭,讓我印象深刻,越嶺可以帶來結合單車及登山兩項運動豐富的樂趣,著實很想再走一趟.

在這同時,一直陪老婆練車,從河濱自行車道到中和烘爐地,漸漸的,她在體重及體態上的改變,已經讓她愛上單車運動了.大台北的風櫃嘴,大屯山等熱門路線都有我們騎行的輪跡.

在看到mobile01自行車版上有人正在招兵買馬要去桶后越嶺,加上上次同行的好友阿凱兄也來電邀約,這時突然心念一動!不如也邀請老婆參加,體驗一下完全不同的單車旅行,結果她毫不遲疑的答應了!

沒想到的是,台北因為梅雨季天氣非常不穩定,網路上原先邀約的桶後越嶺的活動暫停了,讓我開始猶豫是否要改期,因為越嶺後段扛車部份,若是只有我跟老婆,恐怕會很辛苦!


2007年6月26日

單車家庭進階路線-坪林自行車道

每次在網路爬文找路線時,總是會留意到坪林的自行車道,加上這個月有朋友去挑戰過金瓜寮鐵馬新樂園的下坡賽道,回來後建議我帶家人去走走。


趁著上週日氣象預報是好天氣,我們全家不到六點就起床,準備前往這嚮往已久的單車道.........

我會認為這路線是"單車家庭進階路線",主要有幾個原因:
1.沿途是在山林之間起伏,要有適當的單車方能勝任。
2.單車道不算短,我們來回共騎了20幾公里。
3.要到達坪林騎單車,首先需克服單車攜帶的問題,雖然坪林有地方可以租車,但用來騎完全程,會有點辛苦。

所以,要全家大小到坪林騎車,可以算是進階的挑戰了。若沒事先規劃,老婆小孩可能抗議連連,而對於常常騎車的勇腳,或是從深坑上攻,或是由北宜騎到坪林,再去挑戰下坡賽道,算是簡易路線罷了.......


全家到坪林騎單車,光是要將4台單車載到坪林就是很費力氣,我將三台車掛在攜車架上,為了怕太重,特地拆下4個輪子,兩個連同第四台單車-折疊車,塞在後行李箱,另外兩個輪子與小朋友擠在後座。單車固定很重要,特別是要上高速公路.....


看起來有點嚇人,拆了輪胎後,應該減重不少



2007年5月31日

單車小學堂結業式-北海一周

打從說服老婆開始騎單車運動後,就設定北海一周是確定她完全融入單車運動的分水嶺.

說來很巧,住在三芝的大哥大嫂提議母親節時到三芝聚餐,所以順水推舟的跟老婆約好騎單車越過陽明山到三芝赴約,小朋友就託媽媽搭捷運帶過去會合.時間訂在2007年5月27日............



5月初訂好時間後,平時一下班後我們倆有空就上烘爐地練腳力,也走過桶後林道,甚至去挑戰風櫃嘴,對於女生而言,其實這些路線都算是有難度,不過由於規劃得當,都順利的完成.

雖然月中開始進入梅雨季,但運氣不錯的是,本來預報會下雨的天氣,卻逐漸好轉,看來可以順利進行老婆單車成人禮----------北海一周!






2007年5月27日凌晨4:46,準備的差不多了,由於若是按照計畫的路線,可能要傍晚才能回到中和,所以再一次檢查所有的飲水,工具等裝備,05:00開開心心的出發囉!


2007年2月24日

女生騎上烘爐地


烘爐地的夜景

女性新手對於騎單車爬山,比起男生會更多一份恐懼感,生怕體能上無法勝任,很容易因此自我侷限了騎單車的範圍,僅能夠重複的騎在人滿為患的河濱自行車道,久而久之,不僅熱情消失,也不能有效達到預期的運動效果。

當初自己開始想要以騎單車作為運動時,就已經計畫好要拉著老婆一起騎車,所以資料收集時均將女生騎車的問題考慮進去。包含了單車尺寸/款式色系/女性專用用品配件/保養防曬等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分享讓她了解。

女生騎單車心理障礙會大於生理障礙,要女生接受經常會曬太陽及汗流滿身的單車運動,難度實在不低。所以先做好心理建設是最重要的先期任務。

1. 社會面------騎單車是種代表健康環保的時尚運動
2. 身心面------正確的騎車不會成為蘿蔔腿而且可以瘦身養身

2007年1月29日

Skoda Octavia TDI+DSG的試車建議

談到試車,總是有許多甘苦談,無非是除了要花時間陪客戶試車,有時遇到殺手級的朋友,上了高速公路猛踩油門,好似非得將試乘車的極速榨出來不可;遇到彎路,輪胎一定得吱吱叫才叫試車?!…………

唉,有時忍不住要問,到底是「職業試車手」還是真的要買車?

選定試車路線很重要,最好以自己熟悉的路線為主,且包含市區/爬坡/高速的路線。
熟悉的路線最大好處是,較易掌握路線上的交通動態,並且藉由相同路線不同廠牌或車型,容易比較及區別其訴求是否適合自己對性能上的需求。

首先要理解的是,DSG變速箱的特性是如同手排車,擁有驅動力直接傳遞,具有極佳的引擎煞車能力。相對的,在快速放開油門時,引擎煞車感覺明顯,會與一般自排車放開油門後,車身會平順向前滑行不同。至於DSG傳言中換檔迅速等性能,試過後就會感受到它的巧妙之處。

因為大部分的新車在1~2位成員時,爬坡大概都OK,但遇到滿載時,變速箱為了要提供上坡時足夠的扭力,就得換檔頻頻,乘坐品質自然下降。TDI的大扭力搭配DSG變速箱,很容易讓人忘記車上已經坐了很多人,輕踩油門就可以輕鬆爬上山。另外,試車時有機會一定要試後座,然後請我們或同行的朋友開車,看看在山路會不會暈車,通常家中有小朋友的買家,都會特別留意這點。

歐系車堅實的底盤性能,在山路的彎道,除了可以有優異的過彎能力外,後座乘客不易暈車也是重要的特點。

平路常見的操控性試車方式有二,一種是在平直的路段,時速維持約30~40km/h上下,然後左右用力搖晃方向盤,這時可以感覺到車身的晃動是否會偏離你的預期。

另一種方式是在安全的道路或空曠的平地上,維持約30km/h的速度過90度的彎,但過彎動作加大,用力的轉動方向盤,讓車身硬轉向,此時可以發現輪胎趨近產生打滑的噪音,當車身轉入預期的方向時,一樣用力的將方向盤回正,這樣的動作可以了解車子的底盤, 在實際行駛時遇到非預期的狀況時,是否能夠提供出足夠的穩定能力。這兩個方式,發現很多客戶都會使用,感覺非常實用。

大家最具爭議的是否要開高速(超速), 我的看法是, 安全第一!汽車許多性能及操控性,透過一些技巧,在中低速即可體驗出來,開高速除了了解高速再加速及風切音值外,大概就是腎上腺素多分泌一些吧。所以高速行駛時的重點,會建議放在切換車道的穩定及再加速能力。

以上一些看法是在SKODA一年來陪客戶試車的感想, 至於SKODA的車子好不好, 雖然每個客戶帶著不同的想法與需求來看車, 但我發現有個共通點, 每個買SKODA客戶除了汽車的專業知識很強外(比業務還強), 都非常精明~~我想這麼精明與專業的客戶買的車, 應該不會很差吧?!

ARTC的試車經驗

記得剛到公司報到後,公司安排了九天的教育訓練,其中一天由VW集團一位德籍專職講師及一位捷克籍SKODA廠方人員規劃試車課目, 也因為那次的完整試車, 讓我見識到德國人的嚴謹, 也真正體會出試車在客戶買車過程中的重要性。

試駕過程極為嚴謹,除了安排一堂課在室內簡報,介紹安全規範外,所有的路線都一一說明,並讓我們了解其試駕的意義。每個路線一定都由講師親自載我們試一次,再由我們試同樣路線。除了柴油TDI+DSG變速箱如預期的高扭力及靈敏的換檔表現外,其中有二個路線讓我印象深刻!

ABS測試:

講師要求我們將車子加速至約80/km,然後急踩煞車讓ABS作動,並開始閃避地上的錐筒,了解ABS在急煞車時確實能夠維持車輛方向控制。有些人因為ABS作動時會放開煞車再踩,結果尚未進入彎道即停下來,講師一一請回去重新出發,並且要求提高車速,可見對他們的產品真的有自信。

ESP測試:

在ARTC的一個路線,地上一邊是柏油路,一邊是光滑的磁磚,然後地上灑水維持水保持完全覆蓋路面,模擬出道路結冰時ESP的功能。由於地上的錐筒為S狀擺置,所以在轉彎時左右輪會同時跨柏油及磁磚路面,磨擦力產生極大的落差,以車速較低約20/km進入時,輪胎及開始打滑,沒有ESP的車子若方向盤反修,勉強可以維持行進路線,但若以較高時速進入,十台有九台車身會產生180~360度打轉,有ESP的車子則明顯感ESP系統時而對各輪作動,修正車身方向,非常有意思。

非常明顯的,當我們做完所有試車課目時,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了(整整花了一天試車),大家已經開始熱烈討論這品牌的車子........

「台灣 ‧ 用騎的最美」2026 單車主題桌曆預約登記說明

雖然天氣還是很炎熱,但實際上已經接近秋天,因此一年一度的單車桌曆預購也要開始了! 這次桌曆內容推薦的為雙主題:「台灣縱斷」與「台灣橫貫」 因為巨大的海拔落差,加上近代歷史的交織,孕育出台灣豐富的生態與深厚的人文底蘊。這片美麗的島嶼,正因單車旅遊的蓬勃發展,逐漸吸引世界目光,成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