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

縱橫山海太魯閣(完)


我想
這時是最心動的時刻,因為以前的想像如今化為真實的果實

我們已經騎訪了這條中央山脈東側
由太魯閣族部落串起的路線。

縱橫山海太魯閣(二)

在爬往礦場途中,遇到了三位假日還要上工的原住民朋友,
一直推薦我們無論如何一定要上到山頂,因為那裏有觀賞台灣最美的曲線-七星潭海灣的最佳角度。

我們忍著越來越熾熱的陽光,咬著牙慢慢往上推著,一回頭,果然無敵的視角出現了!


2014年6月12日

縱橫山海太魯閣(一)


前面提到因連續假的種種不便,例如車票難訂,車上乘客超多,蘇花公路車流大到連過馬路都困難,但唯一的好處在這裡出現,那就是連續假火車加班班次多,我們在這裡停沒多就有好幾班火車經過,影片、照片拍到手都快抽筋了。

2014年5月12日

淺探浸水營,騎謁普悠瑪

我們帶著故事來這裡騎著,
漸漸忘記是否有潔白的雲、湛藍的海。

 因為一路走來我們更懂了......

真的,心才是看得到最美麗!


2014年5月10日

走過1874~1871台灣大歷史路線

九棚灣起風了,四周也暗了下來.....

我們彷彿看見一百多年前因颶風而飄流擱淺的船隻,
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風起雲湧的關鍵時代。

2014年4月23日

浴火重生之達娜伊谷環線



兩天同一個出發點,第一天朝南、第二天朝北,
要串起的,是我們心目中原鄉單車縱貫線中最重要的一段。

昨天完成了那瑪夏環線,今天,就讓我們越往達娜伊谷吧!

2014年4月22日

勇氣與感嘆之路-那瑪夏環線

在上一回造訪阿里山的特富野、達邦部落
和民宿老闆娘談起一些鄒族現況以及八八風災後為復建的努力時,聊到位於高雄境內的鄒族(註),她有所感地說:

「鄒族資源大部分在阿里山這邊,但其實他們跟布農族比較接近。」

當時,我們規劃的邏輯是以串起部落為路線,因此雖知道鄒族部落那瑪夏和桃源都有,但由於鄒族大社的象徵KUBA是在特富野及達邦,當時就以這兩個部落為主軸來串特富野古道形成一個環狀路線。不過,聽得她的一番話,回來認真的讀了一些資料,才了解那瑪夏和桃源的鄒族與阿里山這邊的鄒族不太一樣,而且看到屬新中橫一部分的台21線事實上有一段在那瑪夏,會經過一段宏偉的峽谷,看到能夠騎車穿越高聳峽谷,不由得開始心動,因此種下了我們想要找機會拜訪的念頭。


單車淡蘭-騎進淡水,踏訪清法戰爭遺址與馬偕足跡

搭渡船往淡水途中,展望興建中的淡江大橋 在這篇 《單車淡蘭,一個在近代發展軌跡中認識北台灣的路網簡介》 中,我們介紹過《單車淡蘭》整架構(「單車淡蘭」這四個字的由來我放在文末),也簡介了許多景點。 實際上我們的遊程設計不是單純的路線景點串連,而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依照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