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

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Part 1

自從2013到2014從北往南分段走完原鄉.單車縱貫線後,就很希望有機會換個方向由南往北再走一次。

因為除了換個方向景色不一樣之外,把幾個主要歷史景點融入後,南往北更有獨特的脈絡可以更了解這塊土地,因此這次的南向北計畫選擇台東的大武當成起點,這是因為這裡是清代因牡丹社事件,清廷開闢的三條崙古道(浸水營古道)東起點,且這裡有火車站,方便由台北搭火車過來。

由大武出發後先往南騎,到達引發牡丹社事件,1871年被殺的琉球藩民上岸的八瑤灣,
然後越嶺中央山脈尾段,經過幾處牡丹社事件相關景點後,來到西部,再沿著中央山脈西側南向北,就可以進行另一次的縱騎台灣了。

大致的路線可以參考底下google地圖本島藍色及橘色路徑:



這個想法放在腦海裡好一段時間,覺得該是安排出發的時候了,日前練車時跟Toby提出,想聽聽她的想法,沒想到她毫不猶豫地說:

「剛好這時候你有時間,想了就去吧,我得上班時間很難配合你,所以你先去探路,但下次一定帶我一起去!」

有了她的支持,加上剛好最近有時間,因此開始做一些細節規畫,但唯一讓我猶豫不決的變數是天氣,因為這時是梅雨季,最近各種預報很紛亂,因此一直沒訂出出發時間(我計畫一次由南騎到北,大約需要9~10天)。

直到後來心念一轉,這個季節要山上那麼長時間天氣穩定根本不可能,等到天氣穩定可能要暑假,但到時候又可能有颱風,所以,不管那麼多就先出發吧,天氣邊騎邊看,萬一有變化就先下山,畢竟這種深山路線分成幾段騎比較不會有時間壓力。

放下一次走完的執念心裡輕鬆許多,決定踏出分段的第一步後,接著就是考慮沿途食宿的問題。由於南向北沿途幾乎都是山地,部落雖然有民宿,但也想趁這過程體驗單車露營旅行的模式,因此決定帶著帳篷、睡袋,途中以找收費營地紮營為主,或是住民宿(例如天氣不好),有機會再考慮野營。

這裡做個補充,會找收費營地雖然得付出較高成本,但我不是以窮遊為目標,是希望體驗單車露營之外,在騎了一天車後能夠梳洗並適當的休息,因此找收費營地,當然,若有機會也會試著野營,反正到時候再依照實際狀況決定就對了。



至於吃的部分,午餐找沿途店家解決,早、晚餐則是以自煮食為主,因此除了把爐具帶著外,也準備咖啡豆和磨豆的器具。上面即是出發前將裝備拍下來的照片:我帶了相機、手機、帳篷、睡袋、睡墊、攜車袋、爐具、手動磨豆機、咖啡豆、營燈......

當然還有一些沒入鏡的是換洗衣物等裝備,看起來雖然很多,但由於騎的是搭配登山變速系統的旅行車,不是之前北往南時所騎的登山車,以兩個防水行李袋將這些物品收納掛上後,騎起來即使爬坡也不會太吃力。能夠這麼篤定,其實是之前入手旅行車之後,已經試過許多次,因此行李準備上沒有太多問題。




一切準備妥當,上網訂妥板橋-台東,台東-大武兩班火車後,6/12清晨五點多抵達板橋站收妥單車,準備搭上往台東的火車,以下是今天要搭的班次參考:

板橋06:07-台東10:03,402車次太魯閣號
台東10:14-大武11:10,372車次自強號(柴鐵)



搭上太魯閣號後,將打包後的單車放在車廂最後一排座位後的空間,抵達台東不出站,直接換另一班自強柴鐵往大武。非假日搭自強柴鐵搭的旅客較少,而且車廂前方有很大的行李空間,因此放單車不成問題。



11點多準時抵達大武站,直接在站外將單車組好,先到7-11將攜車袋往北寄。

由於考慮萬一天氣不佳要中途下撤,因此將攜車袋寄到彰化二水站附近的7-11,到時候若沒有去領,則退回門市選擇家裡附近的7-11(自選退回門市這功能要以線上交寄才有),這樣就不需帶著攜車袋到處跑了。


這裡是這次原鄉縱貫線南向北的正式起點,這裡,是當初清廷開闢的三條崙古道(浸水營古道)東出口,可以銜接往台東的琅嶠-卑南古道。

這趟Part 1的目標,就是由此先往南騎,到達引發牡丹社事件,1871年被殺的琉球藩民上岸的八瑤灣,然後越嶺中央山脈尾段,再沿著中央山脈西側南向北,到枋寮的水底寮去尋找浸水營古道西起點。這樣的走法背後還有個意義,因為若是能夠由水底寮騎往大漢林道,進入浸水營古道,最後可以由大武這邊出來,就可以形成一個跨時空的環線了。





好了,話不多說,出發去八瑤灣,再去找浸水營古道西入口啦!





六月的正中午,南迴公路車不多,幾乎沒風,熾熱的陽光曬得我猛灌水。








由於今晚計劃住在旭海,時間還很早,
來到達仁先不往壽卡,而是直走台26來到南田部落往阿朗壹古道北入口,

打算到騎到沒有柏油路再調頭回來,再轉達仁人文景觀自行車道切到台9線。




雖然溫度不低,但都沒車的台26隨我騎,感覺很舒服。




離開南田部落不多久就是柏油路終點,開始進入碎石路段,
最後經過一個乾枯的野溪,這裡應該接近管制區了,

由於沒有申請,因此拍了幾張照後開始回頭。




高溫中回到達仁人文景觀自行車道入口,開始緩緩的往上爬,
雖然這時豆大的汗珠一直不停地滴下,但隨著高度上升,景色越來越開闊。




來到觀景台看到這樣的景,熬過前面的酷熱就值得啦!




在觀景台稍作休息後,再爬一段路接回台9,
經壽卡轉199縣道往旭海。

下滑途中突然前方出現一位很眼熟的車友,原來是一起騎過車的念台兄,
雖然由他FB動態知道他最近在恆春半島活動,但能夠在他鄉相遇,還是很開心,
因此停下來稍微聊一下,才各自再度踏上旅程。





抵達旭海入住這裡的旭海左岸民宿露營區,
由於時間還算早,且沒有下雨,因此決定今晚搭帳篷露營不住民宿,
這裡的場地收費600(後來因我早餐自備殺了價,因此收500)。

對於要在這裡玩一天的露友而言應該還好,但對於只睡一晚早早就要出發的我而言,實在不便宜,不過既然是要體驗,就不要太在乎了。

有關費用及相關設施請參考這裡:
http://www.5658.com.tw/0931942126/Shows.aspx?kindid=24&k=1&room=#top1



洗完澡因為完全無風,因此還是很悶,
而且這裡的蚊子很兇又大隻,會直接穿過衣服叮人,

所以草草煮了泡麵當晚餐後,騎車到部落商店買飲料及結冰水降降溫。

稍晚後蚊子不再來驚擾,而且起風了,溫度降低變涼後,
終於讓我第一晚能有個好眠.....











當初會選擇住在旭海左岸民宿露營區,
是因為它離海岸最近,要看日出非常方便。

所以清晨四點多起床後,快速的將帳篷收好,趕在日出之前出發(這時日出大約在5:10)。

騎在涼爽的台26線上,看著太平洋海面上有雲,雖然可能因此無法看見太陽躍出海面,但有雲會有更多變化,因此挑了個好角落準備吃早餐賞日出。





早餐除了麵包,再為自己煮杯香濃的現磨咖啡吧!


敬太陽。





賞完日出吃完早餐,開始今日的行程。
今天的目標是先到八瑤灣,然後越嶺往台灣西岸,但在此之前要先去高士部落找個神社。







八瑤灣的解說牌上寫著:「八瑤是排灣族語,分水嶺之意」,的確,這裡是1871年琉球宮古島藩民遇暴風雨在此擱淺後被原住民殺害,1874年日本藉故出兵台灣,這個事件後稱為「牡丹社事件」,台灣也因此進入一個風雨時代,可以說是台灣近代歷史上的分水嶺。

因此,故事要有個開始,路線要有個起點;在我心中,一條以歷史為軸,可以由南向北縱騎台灣的路徑,就從這裡開始囉!




繼續出發過了港仔後,開始進入200縣道轉往山區。

雖然這時才七點多,但南台灣的陽光曬在身上,像是一群螞蟻撲上來咬人,幸好山裡樹蔭多,加上不時有風,不至於熱到受不了。




由200縣道再轉入高士部落,在這裡買了冰飲料降降溫,順便詢問一下部落朋友往高士神社的路況:

「我看到往神社路是一直往上,會很陡嗎?」

左邊那位說:「要爬一段,忍耐一下啦!」

右邊那位補了一句:「誰叫你喜歡騎腳踏車....」

哈哈哈......這句讓大家都笑了起來,每次上山和部落朋友互動,總是有許多好玩的對話,這個簡單的對談,讓人一早就有好心情。






往高士神社果然如族人所說,路很真的頗陡,
不過很意外的是,接近時視野開闊了起來,而且有風,溫度不再是惱人的酷熱,
而是變成舒服的涼風,看起來這裡應該是個制高點。





神社位於一個山丘上,單車不能上,因此將單車放著爬上去。

站在山丘頂環視四周,發現這裡實在美爆了,
視野非常的棒,往東可以看到剛剛所在的八瑤灣(鳥居的方向),往南則可以看到台灣最南端。






高士神社位於臺灣高雄州恆春郡蕃地(今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建於日本統治時期昭和十四年(1939年),1945年二戰後一度毀壞廢棄,2015年重建,是臺灣戰後第一座供奉神祇的神社。(維基百科

高士神社最早的建立日期由維基百科上顯示,是在1939年(現今的神社是於2015重建),那時是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為了戰事需要,推行同化的皇民化政策,因此廣建神社以取得台灣人在宗教上的認同。由一早經過的八瑤灣在1871年發生琉球藩民被殺,到這裡神社所代表當時的背景,這個路線真是台灣歷史的縮影,且還能看見台灣與日本之間數不清的恩怨情仇。

當然,您若不想碰觸甚為沉重的歷史,這裡的視野仍舊非常值得來走走,不過建議別在冬天來,因為這裡的風一定很大,畢竟這裡是個高點。



這是往神社上去的階梯(我剛剛是由側邊階梯上去的)



來到這裡看到有這樣開闊的視野,心情跟天上飛奔的雲一樣舒暢。




離開高士神社,翻過一座山經牡丹水庫、石門古戰場進入車城鄉,
等等路過統埔村時,要到一個墳墓看一下。




這裡是之前來過的「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是埋葬著1871年被殺害的琉球人(八瑤灣事件)。

上次來過後經蒐尋資料,才知道這裡埋的是身體,頭顱則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被日人帶回琉球並建「臺灣遭害者之墓」,為此,在網路上查得「臺灣遭害者之墓」就在沖繩那霸港附近,去年Toby公司員工旅遊,搭遊輪到那霸時,還請她特別騎單車去拍照。





右邊即是位於琉球那霸市護國寺的「臺灣遭害者之墓」。

護國寺位置(「臺灣遭害者之墓」位於「小桜の塔」右前方):
https://goo.gl/maps/XVrVVG1HnXN2

當初剛知道左右葬的是同一群人時,真的很驚訝,因為在觀光上,當然知道墾丁和沖繩彼此消長;但把陽光、沙灘抽離,看見兩地在歷史上的關聯時,我知道最能吸引我的,其實就是跨上單車沿著山川河流和歷史時間軸,來做一趟深度旅行。





今天主要的歷史景點已經走完大半,已經是正午,
雖然有風但高溫依舊,因此進到車城先吃碗冰涼的綠豆蒜當午餐(太熱沒胃口吃正餐)。




順台26往北走之後,雲漸多了起來,遠方看起來已經下雨。



快到枋寮時,前方烏雲密布,看起來隨時會下雨,因此再度停下來等雨停,在路旁吃碗這時是當季的芒果冰。



避過驟雨之後,來到水底寮中華路一個「三叢榕土地公廟」前。


「三叢榕土地公廟」前石碑刻著「領路頭」


會繞來這裡,是因為在楊南郡博士的「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書中,有提到水底寮這裡有個刻著「領路頭」的石頭,是浸水營古道日治時期的起點。

由昨天的東段出口,繞了一圈來到西段起點,感覺上已經完成了一個很有內容的路線,
心理覺得很踏實輕鬆,開始切往185縣道(沿山公路),繼續沿著中央山脈旁北上。



進185縣道往北原本要騎到一個營地,但這時前方又是烏雲聚集,而且規模和範圍更大,由於這種雨很可能伴隨雷擊,不敢大意,臨時改道往潮州方向準備找地方躲雨,果然很快的狂風大作下起暴雨。

看起來這雨一時不會停,若下過久不好紮營,因此啟動備案,考慮改騎到水門住一家曾經住過的旅館。但是在躲雨很長的時間中,查詢氣象局未來的天氣趨勢,發現未來幾天天氣趨勢已經變了,我會經過的山區都可能會有長時間的降雨,若是如此,除了會像今天一樣不好紮營,騎車時間被壓縮,也會有安全上的疑慮,因此萌生這次先騎到這裡,等天氣回穩後再繼續。








有了初步的結論後,等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雨轉小,天黑前趕至潮州一家背包客站(米風兒青年旅宿,一晚400)住了下來。

被雨打亂節奏原本有點煩,沒想到和熱心的旅宿老闆很投緣,晚上聊了好久,想暫時中止的計畫又有了熱情,超想不顧一切明天繼續衝。不過,半夜再細看最新氣象預報,最後還是理智戰勝熱血,以最新的天氣狀況真的不該貿然上山,天亮後還是先到火車站買票吧!








車票買下去就不會三心二意了,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Part 1結束,
等天氣回穩,Part 2再繼續分享啦!



本次實際路徑參考:
https://www.xplova.com/tw/route/797D77C8-5646-6742-DA41-A979D2088514






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Part 2
https://skoda-eddie.blogspot.com/2019/07/part-2.html

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Part 3 (完)
https://skoda-eddie.blogspot.com/2019/07/part-3.html


2 則留言:

  1. 精彩的遊記總能把看者的心帶到那騎行中的每一處美麗,感謝你慷慨的分享,期待您後續的~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回覆刪除
  2. 很棒,一個人的原鄉旅程,除了要有慎密的規劃外,更需要有強大的勇氣,佩服。期待您Part2能有Toby相隨。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

2025「台灣 ‧ 用騎的最美」桌曆收支明細說明

一年一度的「台灣‧用騎的最美」單車桌曆銷售圓滿結束, 以下是這次桌曆的收支說明: 一、本次共印350組,實際銷售數量為347本,銷售金額為86,750元,加上郵資收入並扣除印刷、包裝、寄送等費用,結餘款為新台幣29,211元。 二、另代轉捐款8,000(吳_毅5.000、張_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