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北進武嶺南出鵝鑾鼻,縱斷台灣五百哩《台灣.用騎的最美》



<緣起>

Why ?為什麼要走個路線?


記得2013~2014,與Toby由北而南(當然也包含東部)分段的走完原鄉部落,驚豔於在原鄉的見聞,特地寫了一本專書(註一),也剪輯出一段個人非常喜歡的影片 來分享給車友(註二),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多騎往部落山林,透過一步一腳印,去認識這塊美麗的土地。


由於真的太喜歡往山上跑,因此去年(2018)再度由南向北分段走了一次,除了圖文紀錄(註三),也拍下紀錄影片(註四),而會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造訪原鄉,可以回溯早年思考台灣單車運動旅遊可以走的方向,而訂出的一個架構:



台灣單車運動旅遊架構


這個架構,是我們後來作為路線設計的依據,也是與車友溝通的準則,其中,透過「騎入城鄉、騎訪部落,來看見台灣的深度」,這幾年可以說是一直持續不間斷的進行著。

上述的那次南向北行程,就是依照這個架構,希望透過不同方向來更深入的造訪不同主題,因此特地去恆春半島造訪與牡丹社事件相關的歷史景點。透過那次造訪(當然還有之前幾次的經驗),後來也寫了一篇文來探討恆春半島的單車深度遊路線(註五)。

時間回到今年五月底,參加了一個大愛電視台的「地球證詞」節目錄影,這個節目的內容是以紀錄片導讀為主,製作單位會選擇各種主題的紀錄片,邀請相關的學者或專家導讀。我參加的那集是導讀日本聽障演導今村彩子以57天,3824公里從沖繩騎到北海道的日本縱斷紀錄片:Star Line(註六)






在錄影前收到製作單位的資料,我開始認真的查對彩子所騎過的路線,也就是所謂的「日本縱斷」。查完她走的路線後,心裡有個小小的聲音出來,覺得她的日本縱斷基本上是以直捷為基礎,然後加上串連日本國土南北端為起迄點所形成的路線(參考下圖),重點放在挑戰與體驗,而日本的風景為輔(也可以說風景不是重點),型態跟台灣單車剛入門的朋友對於環島的認知很像。

彩子的日本縱斷示意圖



但彩子的路線還有一個令我注意之處,那就是她的出發點是由沖繩開始。

由於我在原鄉縱貫南向北時造訪與牡丹社事件相關景點,在事前的準備中,對於八瑤灣事件被出草的宮古島島民所在位置有特別留意(宮古島位於沖繩西南西側),在宮古島左側(參考上圖右下黃色虛線圈)的與那國嶼是日本國土的最西端,這個島距離台灣不過一百多公里。

再以底下這個圖的A、B、C點來看會更清楚:




B點是宮古島,C點是宮古島民遇害的八瑤灣,A點即是距離台灣僅一百多公里的嶼那國嶼(白線就是我走的原鄉縱貫線)。由這樣的地圖和歷史,可以看出日台兩國在這樣的距離下自古就有不少的關係(早年琉球尚不屬於日本)。






我拿彩子的日本縱斷路線與之前兩次所走的「原鄉.單車縱貫線」相較,發現台灣版的縱斷(縱貫),似乎剛好可以將台灣地形特色展現。

原本我對原鄉.單車縱貫線的推廣本來是覺得不會太容易,因為這路線要好玩精彩,除了體力有門檻,且事先一定要多做功課,但要深入原鄉,要碰觸有關歷史、族群的議題坦白說有些難(而且還要有一定的體力),我們也是摸索多年才碰點皮毛,更遑論要推廣,因此只能抱著慢慢來的想法。

不過做了那麼多功課,上完節目後我有個啟發:


「其實,我們可以將『原鄉.單車縱貫線』加上台灣的最大特色:地形,這樣就更容易推廣了,未來搞不好可以跟日本串連,成為一條『日台單車縱斷』、或是『台日單車縱斷』呢!」


於是,一條以文化為根,地形為幹,風景為葉的縱斷台灣單車路線,在我的心中就此萌芽茁壯:





參考上圖,白線為原本的『原鄉.單車縱貫線』,因應要將台灣地形特色凸顯,因此向北向南延伸(黃線),另外調整中部的力行產業段改行往武嶺來凸顯台灣高山路線(黃線)。




轉換為車友所熟悉的高度圖後,一條可以凸顯台灣地形的單車特色路線已經逐漸成形。

最後,若這條路線的名稱能意含著這麼多年來的想法,是最好不過了,透過實際拉出線段,這路線總長大約800公里,這時突然想起一首曾經很喜歡哼唱的老歌:500 Miles,很快的,這條我認為可以更凸顯台灣特色的路線名稱,已經了然於胸:



「北進武嶺南出鵝鑾鼻,縱斷台灣五百哩」



有了容易記憶且又能凸顯主題的名稱,加上手上有幾年下來累積的影像資料,很快地剪出一段前導影片:






也在FB發出約騎活動,希望邀請車友一起來造訪這條路線,最後,我們約定2019年10月20日的日出時刻,在台灣極北富貴角出發!




註一:單車‧部落‧縱貫線 墨刻出版,2015/09/24
註二:原鄉.單車縱貫線《台灣.用騎的最美》,YouTube,2015年11月8日
註三:原鄉縱貫線_南向北 部落文,2018年6月12日
註四:原鄉.單車縱貫線_南向北_完整版《台灣.用騎的最美》 ,YouTube,2019年1月24日
註五:都來到這裡了,為什麼不去墾丁? 部落文,2019年7月26日
註六:Star Line,中文譯為:聽不見的練習曲,導演:今村彩子



<Day 0 移動日>

這次的行程全長約800公里(里程為預定距離,出發後有部分路線變更,因此實際距離略有不同),各分段的概要如下:

D1 10/20 週日 84K 富貴角-台北三峽(住附近旅館)
D2 10/21 週一 105K 台北-北橫太平山森活趣(留茂安)
D3 10/22 週二 60K 北橫太平山森活趣-梨山(住附近民宿)
D4 10/23 週三 37K 梨山-松雪樓
D5 10/24 週四 78K 松雪樓-武界-埔里(住旅館)
D6 10/25 週五 77K 埔里-日月潭-望鄉(住附近民宿)
D7 10/26 週六 89K 望鄉-石桌(住附近民宿)
D8 10/27 週日 140K 石桌-三地門(屏山旅社)
D9 10/28 週一 111K 三地門-鵝鑾鼻




路線地圖: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E0AqLT_Uqex9jNtEawUvPitBWs3-hgGT&usp=sharing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由於要以地形為主軸,因此特別找出各段主要最高點作為目標,並安排在D4住到松雪樓,打算在D5加碼徒步爬上附近的百岳:


  1. 大屯山系(火山地貌)-大屯山助航站 1,076M
  2. 雪山山脈-明池 1,150M(雖不是北橫最高點,但具代表性)
  3. 中央山脈-武嶺 3,275M,加碼合歡山主峰 3.416M(結果主峰沒上去,而是D4走了石門山3,237M、與D5的合歡山東峰3,421M)
  4. 玉山山脈-塔塔加 2,610M
  5. 阿里山山脈-茶山部落 908M(部落非最高點)



然後預計在完成台灣縱斷全程後,由墾丁或恆春搭客運至左營轉高鐵或台鐵,因此需要攜車袋,所以請家人在我出發幾日後幫忙將攜車袋寄到7-11墾丁的門市(怕太早寄沒領取會退回,7-11是規定貨到後7日內取貨)。

這裡額外說一下,如果您也想住到松雪樓,一定要預先訂房,而且預計要入住日期開放訂房時就要去搶訂,否則有時會訂不到房間;我就是在預定入住日期前1個月,早上六時前守在電腦前才在開放的幾分鐘內在網路訂到房。

另外,雖然表定10/20的日出時刻由富貴角燈塔出發,但由中和到富貴角相當遠,且其他車友也都有同樣的問題,甚至有要從台中來的,因此我將前一日(D0)設定為移動日,讓大家各自決定要如何前往富貴角,最後和幾位車友決定D0先住到離富貴角很近的白沙灣一家民宿,方便隔日的出發。

路線規畫好,一切準備就緒,再來就是一直利用空閒練車,您可能會問,為何這麼慎重?其實很簡單,由上述一路看下來,您應該知道這路線我們已經準備多年,也約了車友同行,而且我計畫全程留下影片紀錄,所以怎麼可以不慎重啊?


練車-夜騎

假日即使下了一些雨,還是要出來練車





出發了....



2019.10.19(六)

來到出發前一日,也就是D0移動日-實際啟程的第一天。

一早,再次檢查所有裝備,包含最重要的攝影器材都無誤後,出發來到華江橋下與要陪騎的Maiya會合(其實也沒多早,因為只是要由中和騎到白沙灣,只有幾十公里,不用太早出門)。





在這邊遇到一位臉書上的朋友,他聽到我們要走的路線會經過梨山,特地建議可以去找一下梨山郵局,因為那裏有兩個清代的郵筒,值得一看。聽到這個訊息我牢牢記下來,想說怎們以前經過都沒注意到?經過時一定要好好看一下。

新北大橋



按理說要由中和騎到白沙灣,最直捷的走法應該是走河濱自行車道沿淡水河右岸,經大稻埕、關渡、淡水,再走台2線就可以到達。

但是這路線已經走過多次,而且今天時間充裕,剛好之前和Toby藉五堵舊隧道開放通行之便,騎了一趟基隆河溯源,因此今天刻意繞往新店溪、大漢溪匯流點(匯流點剛好被新北大橋、重翠大橋、中興橋、華江橋所圍繞),再沿淡水河左岸經關渡基隆河匯入處,再到八里渡船頭搭渡輪到淡水往白沙灣,簡單的來一次淡水河流域單車小旅行。






出發後幾個人邊騎邊聊,雖然今天陽光有些被遮住,且能見度也不高,但是進淡水河左岸後視野非常開闊,關渡大橋到八里左岸段又剛好遇到台灣欒樹掛著火紅的蒴果,彷彿正在為我們的壯遊歡呼,感覺真是棒極了!

到了左岸,看看時間還很早,乾脆先坐下來喝咖啡,直到看見好像快下雨了,才趕忙到八里渡船口搭渡輪前往淡水。




到了淡水,雖然下了雨且有些冷,但其實我很喜歡濕冷的淡水,拍起照很有感,而且遊客也因此少了些,不過,雖然說遊客少了些,但看得出還是有不少國外來的遊客,讓原本就有些異國氣氛的淡水小城更別有另一番氣氛。


時間還早,來到淡水多走走



淡水海關碼頭-洋樓






淡水海關碼頭-倉庫


順著淡水河畔的自行車道往出海口騎,經過漁人碼頭、淡海新市鎮,這時不只下雨,風勢也轉強,因此我們不再多逗留,繞出來走台2線並在路旁午餐,餐後繼續往白沙灣前進。

到了白沙灣,由於風實在太大,無法按照原定計畫在附近多逛,因此將該錄的橋段完成後(這趟要全程做影像紀錄,因此有規劃腳本,每日會一定要拍的素材),就提前入住民宿。

到了傍晚,這次要同行的車友陸續到達民宿,大夥晚上在附近小聚餐後,早早就回到民宿就寢。

明天就要正式出發了,雖然一定是風雨無阻,
但我還是有個小小願望,
那就是至少到了日出時、也就是出發時刻陽光能露臉,

這樣的出發就100分了!

希望老天保佑喔~



這建築外觀還真奇特



漁人碼頭,天氣不好遊客不多



這裡也有自行車道



右邊是淡海新市鎮


海岸邊的自行車道風超大,還會被濺上來的海水噴到喔!



今晚要住的民宿









<Day 1 富貴角-三峽>



由於今天 06:00 要在台灣極北的富貴角燈塔正式出發,離我們住的民宿不遠,因此清晨大約4:30起床,5:30整理好行李帶著民宿幫我們準備的早餐,開始騎往富貴角跟其他今天要來的車友會和。

離開民宿後,往黑漆漆的遠方望去,感覺風沒像昨天那麼大了,而且不可思議的是天空竟然是藍的(天氣預報降雨機率有40%),看來今天有機會在日出時刻看到陽光了,真的太棒啦!






來到富貴角,燈塔還亮著,不多久大家陸續抵達,陽光從東方海面升起後,我們開始正式出發。









今天目標要爬上大屯山,加碼段是台北市單車可以到的最高點-大屯山助航站,晚上住宿的地方設定在三峽。晚上設定住在三峽主要的理由,是明天要走北橫全程,若是由台北市出發怕會夜騎,且今天只有爬大屯山,時間算充裕,因此下午多騎一些路拉到三峽最適當,還有一點,三峽住的地方不難找,否則上山後能住的點不好安排。


正式出發
北15


綠色的三芝櫻花道



三板橋,女生到這邊拍個照很讚!這裡以前參加過樂活自行車協會辦的不落二活動來過後,有經過都會來逛一下。






第一段路是走北15道路,進到三芝櫻花道後再轉往三板橋接101甲,也就是可以往大屯山二子坪的巴拉卡公路。






離開三板橋,很快地進到巴拉卡公路了。以前走這裡大概就是努力地往上爬,不過這是因為昨天走淡水河流域小旅行,因此在巴拉卡高處看到昨天走過的淡水一帶,還挺有感覺的。

由於大屯山是火山地形,想起去年到日本青森探查的岩木山,它也是火山,道路類似(岩木山比較陡),景色也都超棒。不同的是大屯山植物林相變化很大,一開始都還是闊葉林,但等等過了二子坪的箭竹林,雖然海拔還沒超過一千,已經成為類似台灣高海拔的林相了。


過了二子坪上方出現了箭竹林


來到二子坪服務中心,幾位車友以前都上去過大屯山助航站,因此沒有停留繼續向前,準備下滑到台北市,只有車友Jet在這邊休息,由於他也沒有打算要上去,因此我們把行李袋拆下請他幫忙看著,改為輕裝上山。

我和Toby緩緩地爬到許久沒來的助航站,終於完成今日目標,在助航站和另一位後來也上來的好友Angel拍些照、影片之後,下滑經小油坑往中湖戰備道,再取道平等里、至善路,進入台北市區。




小油坑



中湖戰備道



往平等里途中的台電衛星接收站

回到市區,來到Angel的旅行咖啡喝下午茶,其實這也可以算是午餐,在這邊聊了好久,傍晚陪Toby回家(她因為工作跑不開,這次只陪騎D0跟D1),原本要直接騎去三峽,但考慮到後面還那麼多天,乾脆順便我把這兩天拍的照片、影片先備到家中的硬碟騰出記憶卡空間。

結果沒備沒注意,在備份的時候大致看了一下這兩天拍的素材,發現gopro拍的影片竟然有許多都是霧霧的,令我大吃一驚!

原來,昨天在淡海新市鎮附近靠海的自行車道,因為大逆風加上海水的霧花,鹽份卡在鏡頭表面所致(gopro裝在頭盔上,因此是面相迎風面)。幸好因為有帶另一台運動攝影機,有些素材有多拍,所以影響有限,但也讓我後來每一天出發前,一定先確認每一台相機鏡頭是否乾淨,後來就沒有再發生這樣的狀況了,所以算起來還真幸運有這個發現啊!

備份好檔案整理好鏡頭,天黑後趕往三峽跟Jet和另一位車友瑞麟會合。

原本預計要住在三峽,沒想到要住的旅館竟然客滿,先過去的Jet來電最後和瑞麟找到鶯歌的一家青年旅館,我當然也就改為騎到鶯歌落腳;反正就只是睡一晚,而且距離也沒差多少,住青年旅館省下的錢就當成是打牙祭加菜用吧。








<Day 2 三峽-留茂安>



今天要走北橫到宜蘭,而且會有兩位新車友加入,我們出發以及會合的地點設定在三峽清水祖師廟,因此我一早就由鶯歌先騎到三峽老街附近再吃早餐,然後與Kelly及小郭會合。

簡單讓大家互相認識後(其實就是知道怎麼稱呼啦),由於路程頗遠,因此很快地就出發了。

三峽老街



每天都要拍個開場的影片










北橫是大家都很熟的路線,而且爬升率不高,因此大家邊騎邊聊,有幾位腳程較快的車友則是跟我們拉開不短的距離。

悠哉地騎了好久,沒想到途中因為之前有個大坍方在整修,白天會管制每兩個小時才開放通行一小段時間,我們到的時候離開放的12點還有1個多小時,原本計畫在下巴陵午餐,等開放後由坍塌處騎到下巴陵控怕會到下午一點多,因此提前在管制點前先以自備的乾糧當成午餐,等等到下巴陵就不在休息了。






來到下巴陵大家還是稍停吃點東西,離開後比較晚到也在下巴陵休息的小郭來訊表示,途中發現皮夾失蹤了,一直找不到,結果剛剛接到角板山派出所來電,說他的皮夾被人撿到送到派出所,要他回去拿。

原來,早上在角板山路口一家超商休息時,他到附近的加油站找洗手間,可能皮夾不慎掉在那裏,這時我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替他高興皮夾找到了,憂的是他騎回去拿到皮夾要再追上我們,幾乎是不可能,更擔心當他往回騎若沒趕上交通管制點開放時間,若要再騎完北橫必定要夜騎,因此發訊建議他:

「給你一個建議,今天不要追我們,你到下巴陵過夜,明天再早一點出發」

後來他拿到皮夾後警察先生的確不給他夜騎,在角板山附近住了下來,但可能因為如此行程幾乎差了一天,要再趕上我們很難,因此他改變行程,不再續走,而是去做了一趟附近的原住民部落之旅。








離開下巴陵開始一大段長爬坡,這時也因為即將越嶺雪山山脈,開始受到東北季風帶來的霧雨所影響,除了下雨,也跟著變冷了。

這時車友Jet發生了一個頗頭痛的狀況....

前輪的鋼絲斷了!

碰到這狀況真的傻眼了,因為眼下沒有人會多帶鋼絲,要維修只能等越嶺後下滑到宜蘭或羅東市區找車店了,這時恰好Jet與另一位車友Jack的共同朋友,一位經營單車保姆車的劉鎮宇要來找Jack探班,經過聯繫,他去商借了一個前輪,在明池跟我們會合,除了讓Jet換上,也為我們帶來補給。

騎到明池這邊大家全身濕透又冷,當接到鎮宇兄的熱咖啡,實在是感動,太謝謝他了!

由於過了明池不久之後就是下滑,這時雨勢不小又冷,鎮宇兄晚上也要住跟我們同樣的民宿,因此幾位車友搭他車避開這段危險的雨中下滑,我則將行李託他載,選擇慢慢的滑下去。

會想繼續騎不是因為上了車就沒有全程騎,大家都是有經驗的車友,不會去想這種事,而是因為我覺得這段路雨中騎來很有感,只要不要太快,其實蠻有趣的;二則是,我在出發前有裝了一個尚品綠能所贊助的一個發電機,由於它有防水,這時下雨剛好可以測測看。

就這樣,慢慢滑到台7與台7甲時,也就是蘭陽溪畔的路口時,雖然天色快黑了,但已經沒有雨了,停在這邊等後面兩位車友(瑞麟與Kelly)一會時間後,發現這附近有螢火蟲,而且這些螢火蟲是持續發亮而不是閃爍。由於我頭、尾燈是以裝在前輪的發電機供電,等車友一段時間後因為沒有騎乘無法持續發電,電力耗盡後四周完全黑暗,發現旁邊溪谷底下螢火蟲至少有幾十隻,頗為壯觀。

與兩位還在下滑的車友確認了只是速度比較慢,沒有問題後,放鬆心情在這裡賞螢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很抱歉黑漆漆的沒有拍下照片,所以只能請您靠想像囉~




等到瑞麟與Kelly後,進入夜騎蘭陽溪畔的中橫宜蘭支線(台七甲),十幾公里後終於抵達留茂安附近金夜的住宿點-太平山森活趣渡假農場。

到了民宿雖然大家又冷又餓,不過平安順利完成這段屬於距離較長的一天,希望能倒吃甘蔗越來越順。當然,最希望的是明天不要下雨,或是有下的話也別太大,畢竟到思源埡口之前的這段,秋冬很容易下雨,只要再熬過一天,再來的天氣就會穩定多了!




<Day 3 留茂安-梨山>



完成了越嶺雪山山脈斷的北橫(台7),今天99.9%都是台7甲,也就是中橫宜蘭支線,這段路在日治時期為埤亞南越嶺警備道,更早則是泰雅族群重要移動路徑-匹亞南山道,每次來到這邊,都會想起幾年看的一本書上這樣寫:

這一條連綿一百多公里稱為「匹亞南山道」正是泰雅族人近兩三百年來大規模移動的主要路線。匹亞南山道其實是一條地質上明顯的構造線。在地形上是中央脊樑谷地,是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分界線,山道呈南北走向,由兩山脈發源的重要溪流上游谷地所構成,北起宜蘭蘭陽溪上游的牛鬥、四季,向南越過匹亞南鞍部、思源埡口後接上大甲溪上游的梨山、華岡,然後進入北港溪上游的力行、發祥,接著繼續往南穿過合望鞍部,一直延伸到玉山山脈的荖濃溪上游才逐漸消失。

摘自《重返舊部落》-啟明‧瓦拉

 
《重返舊部落》這本書上所說的構造線,是指地質上的匹亞南構造線(有關地質部分還請專家多予指點),而我們今天的路線,基本上就是沿著這構造線往上爬,經過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相連處的思源埡口,目標是住到梨山。

不過由於距離、爬升都不少,且原本有車友想繞去環山部落,但路就一條,因此大家約定各自走,只要明天晚上來得及住到有預先訂房的松雪樓即可。




出發前照例先跟大家說明路線,今天運氣不錯,沒想到在東北季風季節宜蘭竟然是大晴天,看來今晚住到梨山沒有太大問題。出發後大夥距離逐漸拉開,我落在最後,邊騎邊拍享受這段路沿途的菜園、部落及特色地形地貌景觀。










相較於夏天無遮蔭的悶熱,冬天有陽光騎這條路真是無上的享受,雖然爬著長長的緩升坡還是會冒汗,但怡人的溫度加上新鮮的空氣騎來就是舒服。

隨著高度的爬升,原本遠遠的思源埡口漸漸接近,爬上南山部落稍微休息吃點東西後,開始較陡的連續爬升,快到最高點前回望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間的蘭陽溪,以及所謂匹亞南構造線,其實是非常有感覺的。










越過思源埡口進入大甲溪流域,由於天氣好看來大家騎到梨山不成問題,託速度較快的Jet等等到梨山先去找住宿點,我則繼續邊騎邊拍照,直到傍晚才到達梨山。


台7甲45K抵達思源埡口






好清楚的雪山



武陵谷地(紅色建築是武陵富野)



環山部落(泰雅族)





有幾個角度可以回望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



接近傍晚了,來段縮時吧

到了梨山,想起 day 0 (移動日) 在新北華江橋下遇到一位車友,他建議可以到梨山郵局拍清朝的郵筒。左右望了一下,看到郵局就在梨山賓館隔壁,很好找。爬上階梯果然兩側各有一個寫著「大清郵政」的郵筒,一紅一綠非常醒目,幾個角度拍好後,順手查了一下這兩個郵筒的來歷,想等回去後再跟Toby說嘴,但一查才知道


這是仿製品....XD


參考這則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74938


知道是仿製品其實有點傻眼,不過幸好不是專程騎來找,也只能謝謝車友的好意了。






梨山郵局前的仿大清郵政郵筒


梨山郵局

梨山風景區管理站



傍晚的梨山賓館

我猜想為何會有這兩座仿製的大清郵筒,覺得可能跟梨山賓館有關,因為梨山賓館是早年老蔣作為接待外賓的行館之一,旁邊的郵局外型也類似(梨山風景區管理站也是),因此郵筒自然也不例外。當然以上是我自己想的,至於為何如此,郵筒何時設的,我就沒有太多的興趣往下查了,不過對於要找住的我們,有關梨山賓館的特色,官網以下介紹可以參考一下:

梨山賓館與台北圓山、高雄圓山飯店皆出自同壹位建築師楊卓成之手,被稱為台灣三大宮殿旅館,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中,紅牆黃瓦、歇山式屋頂、雕樑畫棟,依山勢次第落成的大殿、本館、行館、分館、別館等,無不彰顯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特色。

http://www.lishanguesthouse.com.tw/hotel/Index.aspx

台北圓山、高雄圓山我都住過(以前工作的公司辦活動或參加會議),看來梨山賓館也該找機會試試。

回到現實,Jet他們後來找到一家民宿,位置很不錯,樓下就是7-11,而且房間大窗戶直接可以看到雪山,看來明天清晨可以不用出去吹冷風,就可以來一段日出縮時了,當然,這需要明天也是好天氣來配合。

住的地方搞定,至於住梨山賓館這件事,就等下次了......








<Day 4 梨山-松雪樓>





昨晚入住的民宿叫「松柏民宿」,老闆給的房間視野很棒,然後天氣也配合,因此清早順利地拍了縮時影像。

由於今天路程不遠(但要爬高越過海拔3000M),只要天黑前騎到松雪樓即可,因此出發前先到梨山前再拍些照(昨天到的時候已經沒有陽光),然後才開開心心的在藍天白雲下往大禹嶺前進。





梨山海拔1956M,這個意象據說是因為參山風景區,所以有三個山?



宮殿式外型的梨山賓館,陽光下顯得宏偉



漂亮的教會,但被凌亂的電線弄得不知怎麼構圖了

梨山到大禹嶺這段路好久沒來,記得之前新聞報導有處大坍方,經過時果然很嚴重,整個路面都下滑,新的路還在建,臨時道路坑坑跳跳,不過因天晴沒有下雨,距離也還好,順利通過後很快地就到達合歡山隧道。


天氣太讚了,不過雲跑得好快,希望到克難關風千萬別太誇張啊!



888,這一定要拍一下



一群志同道合的車友一起騎車,真棒!






吃兩個車有請的蜜蘋果不夠過癮,加買一包帶著吃吧!



過了合歡山隧道就是大禹嶺,速度應該可以再慢一點....

過了隧道到達大禹嶺才12點多(其實前面已經騎很慢了),大家在隧道口和遊客聊了一會,還被請了好吃的地瓜,才開始繼續往上。

雖然大禹嶺往武嶺這段路是大家口中的魔鬼坡,但由於時間充裕又天氣好,因此變成快樂坡,騎來很爽;由於這時立霧溪谷有雲海,邊騎邊回望不舒服,乾脆找個視野好的開闊處停下來拍照。

拍照時有位從武嶺滑下來的外國車友停到我前面,可能是我的旅行袋跟他同品牌(Ortlieb防水馬鞍袋算是全球長程單車旅行者國民品牌),問我們要去哪?也提到他再來要去花蓮,互相鼓勵加油後,他就繼續往花蓮出發。


大禹嶺海拔已經超過2500M


這視角棒!






紐西蘭來的車友

賞完雲海拍完照,幾位腳程好的車友速度較快先走,我則依照幾個預定地取景點拍照拍影片,順利的拍好素材後,看時間很夠,而且體力也OK(今天真的太悠閒了),因此決定多爬一下石門山。


就是很陡啦



我喜歡這個路標,雖然簡單,但在台灣非常具有代表性



3000M以上,藍天以下



克難關到了,風好大....



光是看雲跑就很過癮


石門山雖是百岳之一,但其實很好走,步道入口就在過了克難關下滑沒多久就到了。不過這時風非常大,加上畢竟已經下午快四點溫度原本就不高,陽光不時被雲遮蔽後又更低,因此將單車停到較隱密處穿上保暖外套,帶著相機半走半跑趕快往三角點衝。


底下是石門山步道入口,就在路旁


石門山,海拔3237M


大約二十分鐘,就走到海拔3237 公尺的石門山三角點(步道長度只有784 公尺),快速拍完照趕快跑下來,頂著冰冷的風來到松雪樓。進到預定的房間傻眼了,竟然大窗戶就對著大禹嶺,原本明天一早要去合歡東峰看日出的計畫有點動搖.....腦海中瞬間自我對話了起來:


「我在有暖氣的房間喝熱咖啡,就可以很優閒的賞日出,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得摸黑去山上吹冰冷風呢?」


「不對不對,刻意住到松雪樓不是來吹暖氣享受,就是要衝一趟東峰才值得吧?!」


為了讓自己更有上山的動力,晚餐詢問幾個車友有沒有人明天一早願意要去東峰看日出,大家大概今天騎得不過癮,紛紛表示要跟,太好了!經過短暫討論,因為合歡東峰步道沿途沒有遮蔽,不需日出前就要拚到三角點,因此約好5:30出發,明早就邊爬邊賞日出吧!






松雪樓房間視野好,難怪不好訂房








明天要看日出了,好期待喔!












<Day 5 松雪樓-埔里>





由於住松雪樓晚上不可能出來逛,裡面也沒有其他娛樂設施,因此昨晚早早就寢,凌晨就醒來,走到房間陽台往天空望去,看到滿天的星斗,知道等等賞日出應該會很棒才對。

半夢半醒混到天將亮,迫不及待的穿上所有保暖衣物,與大夥5:30準時在lobby 會合,在微亮的天色下進入松雪樓後方的合歡山東峰步道。

合歡山東峰步道雖不長(單程約1K),但很陡,又是高海拔,若騎車來且直接爬會比較辛苦,不過我們昨天騎得距離短,又已經休息一晚,因此走來較輕鬆,上爬沒多久太陽就越過屏風山射出美麗的光芒,大家在驚呼中紛紛停下腳步回頭欣賞。




太陽出來了!



日出後,這時四周因有了陽光的照耀,更顯得動人,眼下的雲也更具層次與立體,只是續走接近三角點時,風開始大了起來,加上一大片雲由西側湧來,因此溫度越來越低。


看不到終點的步道,若是第一次來走起來會很不踏實






合歡山東峰山嶺



下方是武嶺停車場

好不容易爬到三角點,下方的武嶺若隱若現,看到合歡山主峰那側已經陷入雲霧間,我原本想趁今天天氣好加上時間充裕,也攻一趟主峰,也就是這趟來順道爬三座百岳的想法打消(3237M石門山、3421M合歡山東峰、3416M合歡山主峰),反正這路線往後還會來很多次,不急於一時。



合歡東峰步道


攻完東峰,回到松雪樓整理好行李、單車,出發往武嶺。

雖然武嶺是此行的最高點(單車),也算是北南段的分段點,但由於武嶺大家都不陌生,甚至Kelly昨天到松雪樓覺得騎不夠,自己已經先騎了一趟,所以在這邊沒有多停留,簡單拍些照拍好影片,就開始下滑。


準備騎往武嶺



武嶺到了,準備進入下半場










很經典的髮夾彎




很長的下滑後,在清境農場與第一天有陪騎的Angel和另一位好友tokai會合,並吃些東西當午餐後,取道投83經萬大水庫、曲冰、武界往埔里。
下午的路線雖然都是部落,不過也是沒有特別停留,只有在武界部落稍停後界繼續越過卓社隧道進到埔里盆地。





萬大水庫



濁水溪





遠處是曲冰峽谷(濁水溪)



曲冰遺址



武界水庫



準備離開武界部落



上爬中俯瞰武界部落




埔里盆地-因為地形因素,今天有些空污,所以能見度不好


由三峽加入的Kelly到埔里這邊結束行程,大家陪她騎到車站將單車打包,互道珍重後她搭車回台北,我們則住到Angel和tokai前一日就投宿的民宿-埔里小鎮。


腳程很快的Kelly,準備搭車回台北



埔里小鎮民宿


這家埔里小鎮民宿早就耳聞,我們是住小隔間的背包客棧房,雖然不是完整隔間,左、右住客聲響都聽得到,但價位低且保有自己的隱私,加上是在市區,因此感覺很不錯。

由於再來的路程越來越往南,只有塔塔加會比較冷,但塔塔加只有路過不停留,已經沒有特別的保暖需求,因此把保暖外套、長褲晚上利用7-11店到店寄回台北,減少些重量,讓再來的路程可以更輕鬆一點。

明天表定是走日月潭、潭南部落、新中橫,明晚要住的地點還在猶豫,不知要不要拉到東埔泡溫泉,還是住到和社(同富)比較方便,還是到望鄉部落體驗一下布農部落風光,等晚上和大家商討一下再決定吧!








<Day 6 埔里-和社>







昨晚經過討論,因再來最高的一段是新中橫的塔塔加,今天不可能越過,在和社(同富)附近一定要住下來,所以只有七十幾公里路程不長,以原定信義到和社之間要騎新中橫來看,坡度也相對較緩,我建議改走個人很喜歡的一段,就是在信義右轉投59,爬一段坡經風櫃斗,可以多探幾個原住民部落:新鄉、羅娜、久美、望鄉等。

決定走法後大家陸續出發,由於沒有同時出發,因此埔里到日月潭段只有tokai跟我同行。我們由131縣道轉投69,邊騎邊往左右看,看到有趣的事物就繞過去瞧瞧,到了日月潭等全部的車友到齊,才一起轉投63經潭南部落到台16,再接上台21新中橫。



埔里圓環



131縣道






檳榔樹+咖啡樹



這些蕨類好大喔!



好久沒來的日月潭



大家在這邊曬曬太陽


離開潭南部落途中,今天剛加入的Hilo很不巧車子有異常(斷鍊),由於會影響再來的路程,只能在台16轉台21時先前往水里處理,後來因前變也卡彎了,只能取消後續行程。






潭南部落



潭南教會傳出天籟



也是濁水溪


我們轉入新中橫,在信義的7-11休息午餐後準備轉投59,好友Jack和Angel因為都騎過,所以決定走台中橫去和社,等找好住宿點後再反向騎到久美部落附近的千歲吊橋等我們。

投59雖然很陡,但由於不像新中橫車多,因此幾個人緩慢中邊聊邊爬,終於來到我心目中最佳的觀景位置,這裡大約在風櫃斗與新鄉部落之間,是一處大崩塌地經道路重建後,因為旁邊是很大的崩壁所以沒有遮蔽。不過很可惜今天這裡能見度不佳,所以視距有限,感覺得出是因為空汙的關係(大口呼吸時空氣會有點刺鼻)。



好陡啊



這能見度也太差了啊~




其實這現象昨天出卓社隧道看到埔里盆地就很明顯了,因為秋冬後的東北季風被山脈擋住,西部、西南部氣流無法擴散,汙染物會在中低海拔的空中累積,不然能見度好的時候,由這裡俯瞰新中橫、十八重溪和陳有蘭溪匯流、甚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挺拔的玉山。

但話說回來,願意踩著踏板出來騎車,就是想看到台灣最真實的一面,因此還是跟一起上來的車友描述一下以前來看到的樣貌,讓大家心裡有個底。



新鄉部落








羅娜部落入口前的勇士雕像



千歲吊橋



離開這個觀景點,陸續經過新鄉、羅娜、久美後,Jack和Angel已經在千歲吊橋等我們,從事單車專業領騎的Jack,已經幫大家在和社訂好台灣大學實驗林和社森林教育中心的住宿,住宿已經搞定,因此無須再為住宿點傷腦筋,明天往塔塔加得一路不斷爬升,晚上好好的休息一下才是....

加油了!


以前都沒注意到這裡可以住宿








<Day 7 和社-石桌>



雖然今天要越過海拔2600M的塔塔加,騎起來不會太輕鬆,但我比較心煩晚上住的地方,因為今天是周六(10/26),而且我們有個6個人(5男1女),不像平常我跟Toby出門住宿點很容易安排,所以住宿點先預定在相對民宿較多的石桌(石棹),等去到現場再找。不過,出發不久後我已經落到最後一位,既然已經約好下午在石桌會合了,那就讓先到的車友去張羅住的地方,畢竟他們也都是很有經驗的騎友,坦白說,好像也輪不太到我太心煩,所以反而可以好好享受這段新中橫之旅。

由於今天的路線非常單純,我也騎過好幾次,基本上就是走台21線爬到塔塔加然後開始下滑,開始下滑後公路指標會變成為台18,但其實路還是同一條,一直滑下去會經過阿里山,最後在石桌停下來。

沿途特別的事物不多,因此今天的紀錄就以照片分享為主囉!

對了,雖然騎過多次,但由於2009年八八風災之後幾個月我曾經騎過新中橫(反向),那次是有記憶以來,除了921大地震外另一個台灣重大天災,我災後第一次深入災區,親到現場看到對於大自然驚人的威力,是在媒體上所見完全無法比擬,也從那時候開始,讓我立下自願要透過推動單車運動旅遊,邀請更多人去實際見證大自然,繼而尊敬大自然。

以下先分享幾張十年前(2009.12.03)拍的照片,後面才是這次沿途所拍(2019.10.26),讓您可以比對一下前後的差別,了解我當時是多麼的震撼:



現今的隆華新橋附近,台21接近合社(同富),旁邊是和社溪。
https://goo.gl/maps/NMSes6kzAggfJnaB8




愛玉橋,底下也是和社溪,整個都是土石流,溪旁小路是通往神木村。







十年前栓兒明隧道附近,緊急搶通的道路,一張較近一張較遠的角度。






栓兒明隧道垂直往上海拔約多400~500M(過了和社二號明隧道)的大型崩塌,也是緊急搶通。




當年的夫妻樹(現已倒塌一棵)。

--------------------------------------------------------

2019.10.26照片分享:



清晨六點多,雖然是說好各自出發,但大家還是不約而同地到7-11報到吃早餐



出發了,路上車流不多,大多是要上山工作的人在道路快解除管制時才到,反正早來了也上不去。



新中橫沿途最多的水果大概就是葡萄



陽光出來加上都是爬坡,所以稍微比較溫暖了



被土石掩埋的明隧道



愛玉橋,底下是和社溪,八八風災時土石流非常可怕,不過現在是取景的好角度。



好角度Angel來一張



好角度Jack也來一張。



爬高後往回看,這不是霧,是霧霾,空汙的現象不會因為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深山就有減緩。



左邊是東埔溫泉,右邊是東埔部落(布農)



玉山國家公園界碑


海拔高一些後玉山看得比較清楚一些,但仍然有些受霧霾影響。



栓兒明隧道




回頭再看一次栓兒明隧道,看得出八八風災時搶通的樣子嗎?注意道路底下的支柱,那就是舊路。



好巧,在觀山休息區遇到以前有一起出來騎車的車友,而且是我停下來聊天不久後雙方覺得有些眼熟,才認出來的。



原本想在新中橫以最近的距離觀賞玉山,但過了海拔2000M已經起霧,看來很難了。



看葉子有感覺溫度越來越低嗎?



搞定台21,接下來是台18,不過塔塔加到阿里山這段的路基以前是森鐵,因此屬於緩下坡兩個方向都很好騎,也是賞景的好路段。


糗了,看到前方雲快速湧起,不下雨可能很難。



今天是周六,特富野古道入口已經變成市集,打消想進去晃晃的想法,直接下山吧!




往阿里山,起大霧、下不小的雨.....



拜託快讓我脫離雨區,已經冷到有點發抖了(開始後悔保暖衣物太早在埔里寄回家)



撐過十字路(地名)雨好不容易才停,不過由於一直都是下坡,因此來到今日的終點-石桌已經冷到快虛脫,幸好途中車友來訊,已經順利找到民宿,而且離石桌市區沒有太遠。



石桌夜色



再兩日就可以完成縱斷,晚上大夥在石桌飽餐一頓,已經有提前慶祝的味道了!








<D8 石桌-三地門/內埔>




清晨的石桌



出發囉!

雖只剩兩天就可以完成縱斷的挑戰,但今天的路程比較遠(會超過150公里),由於這次挑戰主題是地形(當然還有原鄉),因此原規劃是要越過阿里山山脈到那瑪夏後,由甲仙向西走南橫越嶺玉山山脈,再由六龜的台27往南到屏東中央山脈側的185沿山公路,不過,因為兩個因素讓我決定建議大家在甲仙不轉入南橫,而是直走台29至轉181由玉山山脈尾部的月光山隧道穿越:


  1. 天氣:今天下午山區有很高的降雨機率,且西南台灣空汙不低(尤其低海拔),會影響賞景品質。
  2. 海拔、距離:雖然南橫越嶺玉山山脈段海拔不高,但因為今日距離長,原本就有可能夜騎,走這邊夜騎距離太長不是好選擇。

會夜騎又遇空氣品質不佳,調整路線似乎是比較適合的選擇,因此一早和大家取得共識決定調整,在石桌吃完早餐立即啟程。

出發後不久是連續下滑,我後剎車似乎有點拉不太住,調整剎車行程旋鈕也無法改善,只好停下來拆輪子檢查卡鉗。雖然為了此行在台北出發前已經將剎車片換新,但拆下後輪一看,剎車片的確快磨光了。幸好之前因這個剎車卡鉗剎車油不足,我有重灌過,出發前怕之前的剎車油不足是因為有輕微洩漏,因此有多帶一組的剎車片備用(不然有誰沒事會多帶剎車片啊?),所以花了一點時間直接換新來令片,排除這個問題,也剛好可以應付今日許多的陡下坡。

補充:

後來檢討剎車片會磨這麼快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我裝的來令片是網拍買的,耐磨性可能比較差(但碟盤或許磨耗會比較慢);二、是我的行李比較重,有攝影器材等所以本來磨耗就會快,再加上常因一些鏡頭需要減速,更加速來令片的磨耗。



換好剎車片,請tokai幫我拍張照


山美大橋,底下是曾文溪




新美部落,底下的教會是新美教會


新美教會內部





新美大橋

茶山部落


在茶山部落喝咖啡休息一下



由龍美離開阿里山公路轉入嘉129,經山美、達娜伊谷、新美等,一直到茶山所經都是鄒族聚落,在茶山部落停下來喝杯咖啡稍微休息一會後,轉入嘉129-1,準備越嶺阿里山山脈前往那瑪夏。



這條嘉129-1就是可以銜接茶山與那瑪夏的通道



由門牌可以看到那瑪夏區舊名為三民鄉



接近最高點了



下方就是那瑪夏




記得在2018進行原鄉縱貫線南向北的行程時,由甲仙來到那瑪夏,在瑪雅休息一會出發後,半途在FB發了張照片,當地卡那卡那富族的臉友Mima以為我還在瑪雅,留言問我要不要去她那邊喝咖啡(她們在當地種咖啡,也有咖啡館)。

那次因為已經在半途所以沒過去,因此這次原本計畫進那瑪夏後要繞過去,但規劃路線時發現她所在的位置不只不是在主線旁,而且是在一個落差極大的平台上方,考慮到今天路程已經太遠且還要爬升,所以途中發訊問她,有沒有可能準備外帶杯讓我們到瑪雅時有咖啡可以補充?

由於今天是周日,不太有把握她可以過來,不過她還是承諾會下來,並交待快到的時候通知她一聲。


終於知道這帶幾個村落的相互關係及路線了




抵達瑪雅,她果然帶著自種自烘焙的咖啡由山上下來,大夥與她及她弟弟在瑪雅路旁坐下來閒聊,我才知道原來上面是舊部落所在的「兩權平台」,而且上面是個風景區,有露營區、民宿等,也有小路可以通往民生一村。

看來下回再走這路線,我已經知道該怎麼調整路線,能更深入的探索那瑪夏了。




Mima(左)


Mima她們自種自烘的咖啡,多了的是在地的味道




離開瑪雅再來就兩個重點:一趁下雨前離開山區,二是盡可能不要夜騎,所以結論就是開始趕路!
因此途中除了在甲仙因有另一位車友要來陪騎一段(也是幫我們帶路),有停留比較久之外,大家就是盡所能地衝,結果我又落到最後一位,一直到夜幕低垂才抵達今日預計的住宿點-三地門旁的內埔水門。



世紀大峽谷(下方是楠梓仙溪)


很開闊的岩壁




錫安山入口


有趣的路標,留個照紀念一下



與車友葉兄在甲仙會合時,先來杯冰涼的芋圓




月光山隧道,過去就是高雄美濃了






加油,天快黑了(空氣真的不太好)





三地門/瑪家/過橋右邊是內埔水門村

晚上一夥人到街上吃飯,沒有想到Jet的車友屏東郭先生,找了一位當地的朋友來買單,真的不好意思了!

明天是最後一天,晚上與tokai住同一個房間,他提議由於他明晚不打算直接趕回台北,打算要留在恆春多住一晚,建議我們明天經過時,可以將行李先寄放他要住的民宿,這樣前往台灣極南可以比較輕鬆。

由於他要住的民宿老闆是舊識,且這民宿非常有特色,想想的確可以不用那麼趕(我原本就有多保留一天的彈性),因此也打算一起留在恆春多住一晚,結果,瑞麟、Jet、Jack也決定一起住下來,哈!看來完成縱斷後還有續曲耶~






<Day 9 內埔-台灣極南>




最後一天了。

今天的路程可以說是輕鬆騎,因為距離只有120KM,而且等等離開沿山公路後會沿著海岸線,順利的話會有北風相助,所以若拚一點搞不好半天就能騎到鵝鑾鼻。不過這趟來不是在拚速度,因此打算出發後,繞一下距離沿山公路很近的吾拉魯滋部落、萬金聖母聖殿等景點,只要下午大家約好在台灣極南地碑會合做個最後的ending,就可以讓這趟的台灣縱斷大功告成。


內埔水門村



沿山公路

沿山公路



營區路(綠色隧道)




吾拉魯滋部落

吾拉魯滋部落

萬金聖母聖殿


萬金聖母聖殿




早上敲好行程概要,一夥人開開心心順著綠意盎然的沿山公路往目的地前進。

水門村的位置在三地門、瑪家、內門三個鄉交會處,幾年前曾經由這邊當為出發點,連續造訪過霧台、神山、阿禮、德文、大社、舊筏灣、舊達來等魯凱、排灣部落,因此對我而言算是舊地重遊,自然想帶大家多熟悉這裡,只不過一如意料之中的,過了萬金聖母聖殿後,已經看不到腳程快的車友尾燈了。













一直快到車城,才再與在超商前休息的車友會合,一夥人陸續抵達tokai朋友開在恆春市區的民宿,將行李留下後,一起往最後的目標前進。

最後一天的路線,我們特地安排不由恆春直接走台26經墾丁到台灣極南,而是先轉200縣道往西越過中央山脈最尾稜,再經太平洋側的風吹沙、龍磐公園到最終目標,這樣走的好處,是太平洋側風景好,且既然此行地形為主題,小小越嶺中央山脈加上風吹沙、龍磐公園一帶特殊海岸景觀,當然要順道收納。








風吹砂

龍磐公園





台灣極南



就這樣,大家在冬日和煦的陽光中,順著暖暖的北風推送下,順利的抵達台灣極南。

在這邊大夥配合我錄下最終的歡呼影像,我們終於完成九日的.....




「北進武嶺南出鵝鑾鼻,縱斷台灣五百哩」挑戰






隔天,原本大家要到恆春車站搭客運到左營轉車,Jack提議找一台接駁車大家分攤車資,不僅沒多少錢,速度也比較快,更不用打包單車(到左營搭車北上還是要打包),這是一個好提議,而且經由他的聯絡也找到可以來接駁的司機大哥,一夥人順利抵達左營各自搭車北返。


1/5旅行咖啡館首映會



完成這個夢想多年的企劃,回到台北,經過幾個月的整理剪輯,這次縱斷台灣的影片紀錄終於完成,除了1/5在Angel任職的旅行咖啡館辦了一場首映,昨日(1/15)也正式在youtube首播,以下就是這支1.5hrs的影片,請您欣賞指教:







全文完。


2 意見及回應:

阿海 提到...

一次看完所有的紀錄真的比較過癮,哈哈哈

Eddie Chen 提到...

嘿啊,也整理的很有成就感!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

年度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