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夏騎舊蘇花,兩鐵輕旅行《台灣.用騎的最美》


印象中蘇花已經騎過許多次,不管是專程還是環島路過,雖然我們都知道蘇花沿途海景絕壁令人驚豔,但遊覽車、貨車、砂石車由身旁呼嘯而過的經驗,讓我們對這條深具歷史意義的道路又愛又怕。

當然,上述的驚險是來自於尚未有蘇花改時的印象,而蘇花改全線通車後為了想再去看看是否不會像以前那樣可怕,因此安排過兩次蘇花行程,卻都因天候問題而取消或中途終止。

直到前陣子買了一本「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回來閱讀時,看到一張網路上常見的照片,照片是馬偕由南方澳搭船,由信徒及槳手划往奇萊平原(花蓮)。


照片出處:

馬偕前往花蓮視察。典藏者:真理大學校史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台灣(CC BY-NC-SA 3.0 TW)。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4a2e54b421431b594ff10e2d811b687#104309](2022/07/20瀏覽)


這張照片主角當然是坐在船上的馬偕牧師以及身邊站著的信徒,但網路對於拍攝地點則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在花蓮拍的,也有人說是在南方澳所拍。


網路上找到認為是南方澳所拍的貼文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jeshua.yang/posts/pfbid02xmnxK29rXuZEpGPYouub637SXRZUWXoiS37FtXHE34SEvfZqLjpEedpPWQG96Hi1l

由於我們宜蘭到花蓮一帶騎過非常多次,在花蓮所拍的說法,看山的樣子與崇德一帶的山形、地貌完全不像,因此先排除;而說是在南方澳所拍,檢視貼文中的照片山形的確非常的像,但惟山上的植物林相差很多,雖然氣候變遷下有可能有所轉變,但也不應該差那麼多。

因此回頭閱讀馬偕日記中幾次前往花蓮紀錄,依照他對沿途見聞的描述,透過googlemaps檢視他傳教路線,看看有哪處較接近照片中的山形,雖然有找到一處頗接近的角度,但還是有些差異。

所以為了確認這張照片可能的拍攝地點,也剛好有一陣子沒有出門走長程路線,因此決定再度出發前往蘇花;而這次要走的,當然就是已經不再車水馬龍的舊蘇花公路了。

對了,出發前先簡述一下馬偕在日記中第一次出發前往花蓮,與我們這次行程幾個有關的地點大致紀錄,這樣看文時比較有個概念:

1890.8.27(三) 馬偕由淡水搭汽船前往去大稻埕再去艋舺,再搭火車到水返腳(汐止)。

1890.8.28(四) 走到基隆(部分人搭轎子)

1890.8.29(五) 經八斗子到南子吝(南雅附近)

1890.8.30(六) 抵達新社並停留(貢寮田寮洋附近)

1890.9.1(一) 抵達頭城打馬煙並停留蘭陽地區進行傳教活動(推測這天是走草嶺古道到大里再往南走到頭城進蘭陽平原)

1890.9.3(三) 先划船划到南方澳換另一漁船,由六名槳手划往花蓮

1890.9.3(四) 抵花蓮港(推測為洄瀾灣)

1890.9.10(三) 離開花蓮港

1890.9.11(四) 遇東北季風,遲至午夜才抵南方澳

1890.10.2(四) 蘭陽地區多日傳教工作後,這日由大里經草嶺古道到頂雙溪(今日的雙溪)

1890.10.3(五) 抵達基隆

1890.10.4(六) 搭船到水返腳(推測由暖暖開始搭船),搭火車到艋舺(劉銘傳鐵路,推測搭到大稻埕)

1890.10.5(日) 回到淡水

由於考慮到現在是夏天,因此這次就跳過馬偕行程中台北到基隆段,而是以宜蘭及舊蘇花以及找出照片可能的拍攝地點為目標,來規劃我們這次行程:

Day 1 由台北出發,經106、台2丙轉雙泰產業道路,到宜蘭後搭兩鐵火車到太魯閣,夜宿太魯閣。

Day 2 本日重點為舊蘇花,行程為:太魯閣-南澳-(兩鐵)-東澳-蘇澳,夜宿蘇澳。

Day 3 蘇澳-頭城-福隆-雙溪,這段以馬偕傳教時走的路線為主,抵達雙溪再依照實際狀況決定搭兩鐵或續騎回台北。

除了以上行程計畫,這次也打算做影像紀錄,不過主軸放在花蓮-蘇澳之間,台北到宜蘭段就不多做紀錄以免失焦。



2022.7.9(六)一早由新北家中出發,取道106轉台2丙,再由三叉坑產業道路接上雙泰產業道路。

在「蘭平千里」觀景台休息時,往東望去,可以隱約看到三貂角及較前方的福隆,以前馬偕就是從更前方的草嶺古道(淡蘭)越過雪山稜脈尾段到大里然後續往蘭陽平原。



由於天氣熱,來到泰平村一定會在這家無人商店買飲料。

為什麼一定要在這裡?有特別好喝嗎?

其實是因為這裡有結凍的飲料,買兩瓶放在車衣後面解凍,甘蔗汁、冬瓜茶都行,一會兒身體降溫了也剛好可以解渴、補充熱量,根本就是一舉三得!



喝了冰涼的飲料降了溫,雙泰的樹蔭及涼風也吹得昏昏欲睡,其實到了山上騎車感覺就是舒服。




騎完雙泰下滑後就是宜蘭頭城大溪了,這裡龜山島清晰可見。這時雖然有風,但氣溫高,因此我們就不多停留,決定直接騎到頭城再休息。



這種天氣下,來一大杯聯發芋冰老店的冰淇淋,實在是太享受了!這家冰店是在地人推薦,我們一試成主顧,多年來幾乎路過都會來光顧。




在頭城吃完冰,稍作休息後來到宜蘭搭乘兩鐵火車,傍晚抵達崇德站。

出站後先到崇德部落後方,靠近立霧溪口附近將空拍機升空勘景(明天進國家公園也有事先申請核准),想好鏡頭及飛行路線後,打算明天在光線最佳時刻來此正式取鏡,希望可以順利拍到要的鏡頭。




勘完景,在夕陽落入太魯閣峽谷之際來到民宿。

這家紅英民宿(電話 0911970617)已經來住過非常多次,和太魯閣族的老闆娘可說已經是朋友了。由於她先生廖大哥染病臥床多年,現在幾乎就靠這家民宿的收入在維持,不巧這兩年遇到疫情,因此撐得很辛苦。




來到也是認識多年的藍藍餐廳用餐,董老闆已經連續12年單車環島拜媽祖,晚餐聊天時,除了提供許多騎蘇花公路應注意事項,也表示下周又要出發環島,不得不說他真的是神人一枚啊!

對了,這家是當地非常知名的餐廳,好不好吃建議可以直接去看google評價喔!



隔天一早,看到窗外幾乎無雲,看來又會是晴朗炎熱的一天,不過看起來能見度非常棒,因此應該是一個適合攝影的日子。





快速的收好行李往蘇花公路出發,希望趁清晨光線好,多拍些需要的素材。



再度來到崇德部落後方昨日勘景的位置。

在這邊迅速準備好空拍機,請Toby依照昨天看好的路線騎車取鏡,結果在這裡的最後一段飛行時,沒注意到後方有一棵極高的樹(昨日勘景時沒注意到),空拍機撞到樹枝摔落路上,撿回時發現雲台卡住無法運作,顯然已經故障無法再拍了。

由於記得有買空拍機的保險(當下不知道已經過期),空拍機有撿回來可以辦出險更換,因此稍把後續的攝影計畫調整,收起空拍機續往蘇花公路前進,騎車心情沒受甚麼影響。




崇德部落後方的海灘,可以說是我們最喜愛的秘境,除了可以看到廣袤的太平洋,清水斷崖就在不遠的前方,非常地吸引人。

現在這帶海灘有許多SUP業者進駐,多了份熱鬧,或許不再像以前是個寧靜的海灘,但仍然不減它的魅力。




蘇花的崇德到大清水間沒有蘇花改,因此騎車還是要與眾多汽機車共道,不過因為是一大早進來,因此車不多,路上還遇到一票車友,據他們說要騎到DAKA園區喝咖啡,晚一點就回騎回花蓮。

到了大清水,蘇花開始分道,這裡的蘇花改單車可以進入,但這次來不趕時間,當然要走舊道,因此沿著隧道口右邊的舊道進到接下來的路程。





進到舊道果然一如來過的車友所言,幾乎都沒車,而且一早來清涼的風迎面而過,邊騎邊欣賞大平洋海景好不愜意。

原本這段要拍些空拍景,事先也計畫好航拍點,但由於空拍機掛點,時間整個空出來,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在這段慢慢晃。尤其因為不用花時間搞空拍,還趁陽光尚未照到公路前,拍到一張有剪影效果回望花蓮的照片,有了這張兩個人都很滿意的照片,一掃摔空拍機的陰霾,真有「塞翁失馬」的感受啊!




由於為了攝影,沒吃早餐就離開民宿,我們計畫騎到和平吃早餐。

騎到蘇花的DAKA園區星巴克,本以為假日且熱浪下會都是人,但一看裡面竟然沒人,且門根本沒開,我們大吃一驚以為會不會因員工染疫而沒開。

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只是我們太早來還沒開 (我們8:20到),人家9:00才營業,因此改去和平街上找一家早餐點補充能量。




這次騎在舊蘇花,除因為車少可以悠哉享受沿途風光,更因讀過馬偕日記的記載,不時以他在日記中對南方澳到花蓮間的文字描述,想像他當年所看到的景象。也希望藉由這樣的想像,來揣測當年那張照片可能拍攝地點。

由於馬偕曾三度造訪花蓮,因此該照片不見得是在第一次所拍;就如同我們此回所拍到很驚豔的照片、影片,也是因為有多次造訪的經驗,才能有較適當的時機及角度留下紀錄。

因此越是把自己置入當時的時空,越有機會找到,當然感受也會越深。




來到南澳,先到位於朝陽路震南宮旁的碑亭看羅大春開路紀念碑(此碑所在地為蘇澳鎮)。

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清廷認識到台灣東部防禦之必要,因此開闢了北、中、南路,其中的「北路」,就是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領官兵,開闢蘇澳至花蓮間的道路。

北路後來稱為蘇花古道,也就是現今的蘇花公路前身。

由於當時蘇澳到花蓮沿途山勢險峻又有原住民,因此北路開闢不多久就荒廢,這點由一開始提到1890.9.3馬偕由南方澳搭船划往花蓮可以看出來,因為1890年台灣還是由清政府統治,若北路可通行,他一定會直接利用,因為陸路不僅相對海線安全,也可以讓他向沿途原住民傳教,因此他不可能不加以利用而去走海線。




來到南澳溫度已經高升,這時來份冰涼的冰沙恰到好處,這次特地來這家南興冰店試試,看看跟對面的建華冰店有何不同。

可能是又熱又餓,因此一杯吃完又想再一杯,不過稍微忍忍,還是得補充些其他類型的熱量,因為下午還有坡要爬啊!





由於蘇花南澳到東澳段沒有蘇花改,若要騎的話要與許多車輛共道,由於需要爬坡天氣又熱,這次來這段要利用兩鐵接駁跳過,因此多出許多時間可以在南澳逛逛。

補給完首站來到南澳部落這側(南澳這邊的行政區大致以蘇花為界,靠山側為南澳鄉,靠海側為蘇澳鎮),走訪了南澳天主堂及南澳神社遺址。




接著繞往蘇澳側的朝陽漁港,旁邊海灘看起來很舒服,不知當初馬偕經過時,這裡他有沒有上岸過?




由於天氣熱,我們搭較晚的班次前往東澳(區間4187,14:13 南澳,14:19 東澳)。

東澳站這時正在整修,出站電梯尚未完工,因此我們得扛車下樓,但也因此留意到站方親切服務,更甚者可以說台鐵近幾年不僅硬體升級,軟體也一直在更新中,希望未來台鐵真能脫胎換骨擺脫過去百年老店顢頇的形象。

在東澳站整理了一下單車,這邊最讓我感動是開飲機上的數字,夠冰的水喝了真爽啊!





由於太陽不再那麼毒辣,離開火車站來到漂亮的東澳灣,以及最末端的粉鳥林漁港。

幾年沒來這裡已經變成一個景區,汽車進來要收費(單車不用),還有許多攤販,以往那個秘境現在戲水的人像下餃子一般絡繹不絕。想必大家都悶壞了,疫情稍緩又是暑假,所以紛紛出來旅遊戲水吧!



不過我們這次的目標是漁港往北望的這個方向,遠方的山(在這邊會被消波塊稍微遮住),就是由googlemaps找到覺得很像馬偕留下的那張照片的拍攝角度。



進到漁港由消波塊間隙拍張照片回家再來比對,比對畫面參考連結:

https://youtu.be/9noeHiUeiV0?t=939



這次旅程,可以說是為了那張照片而來,我們不確定當時的場景,是否為現今的東澳灣,但很確定的是,我們跟隨馬偕牧師呵護這塊土地的心,在今天來到這裡。

完成主目標後,陽光更斜了,繼續懷著感謝及愉快的心情,準備越過遠方那段山前往今日的終點-蘇澳。





東澳到蘇澳依舊車不多,不過似乎有些重機或汽車可能也想看看這邊的風景,因此比起之前的舊蘇段車多了一些,但相較以前還很棒!

來到接近南方澳時,在路邊拍了些景並錄好這次旅行影片結束點對談,完成所有需要的鏡頭後,開開心心的往南方澳而去,準備好好填一下肚子了。




以前曾負責一份單車旅遊手冊有關蘇澳遊程,因此對南方澳可以說非常熟悉,一進來立刻先來份米糕,然後再去吃剉冰,填飽肚子後再拍一下與馬偕有關的南方澳教會。

若您想知道蘇澳一帶有那裡可以騎車或是美食,很推薦這份體育署出版的手冊,其中有一段即是蘇澳的自行車路線喔:

https://topcycling.uni-net.com.tw/download/manual.pdf




晚上原本想住蘇澳有冷泉的旅館,後來決定到重新整理過的老牌旅館-蘇澳大飯店住下來。這是個有年代的旅館,房間有翻修過,不過還是看得出老態(但價位算經濟)。

但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它有專用單車停車區,且我們的房間有吊衣服的地方,讓洗好的車衣可以直接掛在這邊,挺方便的。



住在蘇澳沒泡到冷泉說不過去,因此一早趁沒有民眾先來泡個腳。





離開蘇澳,沿著台2線往北,若回到百年前,蘭陽平原有多處馬偕曾經停留傳教的聚落,這次或許無法前往,等未來有機會再慢慢造訪了。



來到大里在越過鐵路陸橋上恰好有火車經過,這個場景讓我們頗有感,因為以前往來台北(淡水廳、淡水縣)、葛瑪蘭間,人們都得由現今為草嶺古道的淡蘭官道翻山越嶺而來(照片標示虎字碑處即是淡蘭官道越嶺點),馬偕也不例外;本文一開始他在1890.9.1抵達頭城打馬煙,應該就是走這個路徑,也因此有人稱淡蘭官道也是「馬偕之路」。

如今有了宜蘭線鐵路、濱海公路、北宜公路、北宜高等多種往來北宜間的交通途徑,相信馬偕若仍在世,以他那次的旅程所運用的交通工具邏輯,一定會選擇更方便的交通途徑往來兩地才是。

這個場景恰好呈現不同世代的路徑。




來到石城轉由宜蘭線舊隧道改建的草嶺隧道自行車道來到福隆,原本要找一個「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沒找到(照片是後來再經過時拍得的)。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為了連結台北-宜蘭間的交通,闢建鐵路宜蘭線,這路線經過相當多的隧道,吉次茂七郎是當時的技師,在監造舊草嶺隧道時因染病過世,而最近剛重啟作為自行車道的三貂嶺舊隧道、三爪子隧道也是由他監造,因此經草嶺隧道特地來看看。



來到雙溪已是中午,在這邊先吃個剉冰降溫,也和Toby討論接下來要怎麼走;由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已開通,但新北規定要預約才能走,雖據說可以到現場候補,但萬一沒有名額再掉頭也沒道理。

然後在這樣的大熱天走沒有遮蔭的台2丙,在過隧道前那段大爬坡恐怕會中暑,更不用說雖可以往瑞芳但很陡的猴牡公路、很高的102不厭亭了,因此幾經討論決定行程到此結束,等等搭兩鐵火車回家。


這是若不走台2丙,由雙溪往瑞芳、八堵幾個不同路線的比較圖,未來若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不須預約,那就很適合取道前往瑞芳,再由八堵進基隆河岸的自行車道回台北了。






在雙溪站等火車時,留意到旁邊youbike站有貼心的立個雙溪-瑞芳自行車道、路線圖,只是如前述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要預約才能走,若一般遊客只看這個圖騎去不知有何結果?

相信去現場硬凹有可能放行,但實在不想當奧客,所以還是等以後人少了再說。

然後又注意到圖中三貂嶺隧道旁的是三「爪」子隧道,與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摺頁上的三「瓜」子隧道不同,一個是「爪」、一個是「瓜」,一樣是新北做的東西希望能統一,若有機會也要幫大家釐清一下。

最後要說的是,我們騎車人走的不是單景點,而是一條路線或一個遊程,所以容易看到不合邏輯的地方喔!



截圖來源:

https://www.contcg.ntpc.gov.tw/upload/web/images/%E4%B8%89%E8%B2%82%E5%B6%BA%E5%9C%B0%E5%9C%96(1).pdf?fbclid=IwAR1xWDL_7b9cB9KsIGdMTnsVHGIu22U8jYFbBtHbOwdUn3xXks_qcIGlEjE



影像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