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花東兩鐵單車無菜單旅行:吉野、豐田、林田神社遺址,關山、鹿野秘境,東富公路越嶺


即將入冬了,加上疫情趨緩,之前騎了一次兩天一夜的雪山山脈雙越嶺後,我們想趁變冷前再安排一次過夜行程,而這次想去的是東部,至於去哪倒是沒有一定。

會想去東部,主要是九月有到花蓮拍影片,那次的「大叔的輕旅行夢」,是觀光局自行車路線推廣影片,長度雖然只有1分鐘,但實際上是由早上六點拍到下午五點半(影片不是我拍,這次我是影中人),扣除中午吃便當以及景點間移動,影片中每個畫面大約都拍了5~10次 (空拍除外),所以那天很操。


很操不打緊,最重要的是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可以在花蓮騎點車,所以這回決定拉著Toby再跑一次花蓮,來彌補上次沒真的騎到車的缺憾。

由於印象中去花蓮兩鐵班次有限,因此首先得思考如何有效率的把我們人車送到花蓮。

上台鐵網站查詢班次時,發現週六有一班兩鐵莒光號7:03板橋開車,10:08就可以到花蓮市;有了這班車等於週六幾乎有一整天可以在花蓮騎車,因此二話不說,票先訂了再說,反正花東去過多次,路已經很熟,行程再慢慢來另外安排即可。

訂完票開始想著要騎哪?

一開始想騎蘇花,但Toby說了一句:「我不要!」,讓我打消念頭(這次不是為特定主題而出門,因此沒有非騎蘇花不可),再另外提議去騎環海岸山脈一圈,但這樣的走法要三天,她得請一天假。沒想到一說「環海岸山脈」,她立刻眼睛發亮,既然有興趣,那就朝三天環海岸山脈的行程來安排,她也真的向公司請一天假。

說安排其實也不用花甚麼腦筋,基本上就依照以前騎過的經驗,第一天住玉里,第二天住成功,然後第三天騎回花蓮搭車回家,頂多改為反過來走即可。

隨著時間接近,沒想到天氣越來越不樂觀,預報顯示,環海岸山脈不管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在行程第二天晚上,甚至第二天的下半天天氣就會變,因為有個大陸冷氣團即將接近台灣,而且影響不小。

這個轉變讓我有點猶豫,因為下雨不算甚麼,但下雨又遇到冷氣團,第三天北上時遇到逆風加低溫,那可就不好玩,因此需要想個備案,萬一天氣太糟中途得想辦法改搭火車,這時得查詢第三天、也就是周一在花東縱谷間有哪些兩鐵班次可以讓我們在中途上車,這樣就不用加帶攜車袋且還要拆車打包了。

仔細查詢後才發現,其實目前台鐵每周五、六、日、一連續四天都有開一列樹林-台東之間南下、北上的兩鐵莒光號火車,而且每車次都可以搭載45台單車。

這真是太好了!

因為這樣去回程都是兩鐵車次,除了不用攜車袋,班車周一也有開,那我們回程時應該很容易買到票,而且去返各站的時間非常適合我們利用,由於這樣的班次非常適合車友兩鐵花東遊交通上的安排,因此我將時刻列在底下讓大家參考(查詢日期為2022/3/30撰文時):

莒光82車次(東部、南下)

車站 時間

樹林 06:54

板橋 07:03

松山 07:24

花蓮 10:08

瑞穗 11:22

玉里 11:51

池上 12:17

關山 12:31

鹿野 12:45

臺東 13:00


莒光81車次(東部、北上)

車站 時間

臺東 16:02

鹿野 16:19

關山 16:35

池上 16:49

玉里 17:13

瑞穗 17:33

花蓮 18:38

松山 21:09

板橋 21:30

樹林 21:43


註:台北站這兩班車有停,但台北站非兩鐵站,因此時間沒列出來,詳細及正確兩鐵時刻請參考台鐵網站: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tip00D/tipD11/goEmptySeat


有了這兩班兩鐵莒光號,突然覺得不用安排行程也不用安排景點了,因為由花蓮騎車出發後,回程只要發現天氣快要轉差,中途找個莒光81車次有停靠的站搭就可以(這班車從台東開始大鄉鎮都有停,參考前面的列車時刻)。

因此考慮到天氣因素,覺得要完整環海岸山脈一圈機率不高,就決定這次行程由花蓮先由縱谷南向騎,第二天晚上看天氣決定要由哪搭車,而要騎去哪不用先設定,拜這兩班兩鐵火車之便,我們打算來一次以往沒試過的:


「花東兩鐵無菜單旅行」


這是一次沒有預先設定主題的走法,憑著之前去過以及網路上一些資訊,配合Google導航導引來進行的行程,雖然出發後常被導引到幾無人煙的小路,但因為是騎單車彈性很大,反而特別有樂趣。

以下分享這三天沿途造訪的景點,雖然是隨意走,但硬要歸納的話每一天還是有主軸的(然後就是邊騎邊Google),三天的主軸(主題)分別如下:

Day 1 吉野、豐田、林田神社遺跡,主題為「日治時期之神社」

Day 2 花東黃金稻野、鹿野自行車道秘境、山里車站,主題為「賞稻野、探秘境」

Day 3 東海岸、東富公路,主題為「越嶺海岸山脈」


好啦!說完為何會有這次的旅行?也推薦了一班適合花東的兩鐵火車後,我們該開始進入正式的旅程分享囉......



Day 1 花蓮-玉里



周六(2021.11.6)一早由板橋上火車,10點多抵達花蓮,這班莒光號兩鐵車廂有三節,每一節可以放15台單車,空間很寬敞,而且松山之後就直達花蓮,因此速度挺快的。

在車上利用Google搜尋,決定好到花蓮第一站去吉安慶修院。這個以前想去卻因種種因素跳過的景點,而又因為吉安慶修院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吉野村的信仰中心「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既然要造訪花蓮的日治時期移民村,因此臨時決定乾脆就試著將沿線三個移民村(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的神社舊址也順便串進來,因此將Google導航先設定到吉野神社舊址,也就是現今的慶豐市場


花蓮站到慶豐市場大約6公里,距離不遠,且今天天氣格外清朗,又因為打算騎到哪住到哪,沒有時間壓力,因此兩個人都很輕鬆。

來到市場,這裡有兩座石碑很值得一探,分別是「鎮座紀念碑」及「吉野開村紀念碑」,皆是日治時期日本人所設立。這兩座石碑的位置就在慶豐市場後方的公園,很好找,「吉野開村紀念碑」在市場後方的大樹下、「鎮座紀念碑」在公園的大草皮上(參考下圖)。



我們停好車來到預先設定位於公園草皮的「鎮座紀念碑」,吉野神社於明治45年(1912年)6月8日落成,是日治時期花蓮港廳最早建立的神社,如今神社原址已經變成市場,能留下這個「鎮座紀念碑」也算是一個見證吧!



吉安原名吉野,吉野是日治時期第一個官營的移民村,移民多來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的居民,因此名為吉野村。

我們來到這裡本來只是要看吉野神社的「鎮座紀念碑」,沒想到還有一座吉野拓地開村記念碑,上面清楚記載當初日本移民到此開墾的情況,因此也非常值得一探,以下是記念碑全文供參考:

「明治四十三年二月臺灣總督府ト花蓮港廳下荳蘭地設置移民指導所招致內地移民六十一戶使之居住所現宮前部落是本移民村濫觴為本島官營移民嚆矢明治四十四年因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移民最多稱吉野村爾來年年歲歲移民增加現戶數三百餘戶宮前清水草分三部落成此地元來蕃民蟠踞土地荒蕪開拓困難民庶疫癘異境慘苛頻或據官府保護督勵或竢民人一貫砥礪當今移民慣風土熟衛生益加諸事改良民心日惇愛鄉土著成風多年翹望吉野圳改修竣工而事業進捗寔盛世餘澤也村民日夜戮力協心躬鼓厲期萬一報效以樹邦家南瀛發展基嗚呼木瓜溪水清不盡奇萊山靈儼萬古存是建碑讚民黎苦即仰官府至仁永纘吉野村繁榮焉

昭和八年二月花蓮港廳長正六位勳六等金井昌治撰并書」。

碑文摘自:https://www.hccc.gov.tw/zh-tw/CulturalHeritage/Detail/16



吉野神社原址現為慶豐市場,整理得相當不錯,到此有收穫又加上風和日麗又沒有時間壓力,逛著逛著真的有點不想走了(其實我一直在滑手機,看有沒有甚麼沒逛到的XD)......

逛完神社舊址也該往吉安慶修院了,走吧!



我們接著來到吉安慶修院,慶修院舊名「真言宗吉野布教所」,吉野布教所是日治時期吉安(吉野)當時移民至此的日本人信仰中心。

有關慶修院沿革可以參考以下官網:

http://www.yoshino793.com.tw/about.html



據維基上所述,慶修院現在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






有收費的吉安慶修院雖占地不大,跟日本本土的佛寺的規模或精緻會有些差距,但維護整理很雅致,由佛像造景及文字解說,可以看出以前移民信仰的呈現,也剛好可以與剛剛去的吉野神社(神道教)做個對照。



據說這些是由「四國遍路」請回的八十八尊石佛,信徒可以就近參拜,但我們一致認為還是親自去四國走一次(或騎一次)才過癮啊!



這次搭兩鐵來到花蓮,有別於以往下了車就匆匆地離開,逛完慶修院覺得不過癮。

想到既然來了吉野神社、慶修院這兩個日治時期所留下信仰上的建築、遺跡,乾脆繼續加碼往吉安圳;因為吉安圳旁自行車道可以說是我見過最美的自行車道之一,且吉安圳事實上以前叫吉野圳,從名稱就知道它也是當時為了日本移民開墾所開闢的水圳。

如此前往一覽,更可以看出當初移民村的規模及樣貌。





離開慶修院往山邊走,停下來欣賞稻田時,眼尖的Toby發現路旁有趣的定時爆竹,原來這時是稻子成熟季節,應該是用來嚇麻雀的吧。不過,這也讓我注意到這時的稻田正好是成熟期,因此轉頭跟她說:

「跟妳說,這次來我沒注意到,但其實這時剛好稻子成熟,所以我們明天有機會看到黃金稻海喔~」

「真的假的,那很棒耶!」

看起來這次無菜單旅行菜色會越來越豐富,實在太讚了!




吉安圳,原名吉野圳,這是當初為了灌溉吉野村農田所闢,水源來自於木瓜溪。

吉野圳旁的自行車道非常漂亮,來花蓮錯過了就很可惜,所以這次來好好地逛了一圈,每次來都是滿滿的享受,而且這回先造訪吉野神社及慶修院,感覺又更不一樣。



在台9丙的吉野圳源頭附近有個不起眼的建築,這裡是個水力發電廠-東部發電廠初英機組(舊稱初音發電廠,始建於1938年),由木瓜溪而來的水發電後,其實就是注入吉野圳的水源。

以下是摘自維基百科上的吉安圳條目:

吉安圳的水源來自於木瓜溪中游的銅門水壩,即水簾壩,該水壩主要提供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所屬的銅門發電廠水力發電之用。發電後的尾水藉由長達近10公里引水隧道與暗渠繼續將尾水送往分別供下游的小型水力發電廠榕樹發電廠與初英發電廠發電利用。初英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再供給吉安圳。吉安圳自初英發電廠以下分成7條支線,由吉安圳導水路引水,灌溉吉安鄉的干城、南華、福興、吉安、慶豐等村,灌溉面積約2,540多公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9%E5%AE%89%E5%9C%B3

今天由吉安市區經過神社遺址、慶修院到吉野圳再到日治當時就有的水力發電廠,感覺某種程度是以單車走一趟水圳小溯源,感覺還真不賴啊!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就在台9丙路上不遠,也順道再來看一下。



這時已經過了中午,雖說無菜單旅行,但已經決定要走三個移民村的神社遺址,剛剛已經完成吉野神社了,因此把握時間將前身是豐田神社的壽豐碧蓮寺作為導航點,開始依照Google導航來帶路。




有了導航帶路,前身是豐田神社(1915設立)的碧蓮寺很容易就到達,除了廟前有鳥居、石燈籠及狛犬,參拜道也還在,比較特別的是,這裡也有一座與吉野一樣的開村紀念碑,上面寫著「開村三十周年記念」,碑是昭和17年設(1942年設),也就是說豐田是1912年左右開村。



離開壽豐的豐田神社,下一站是鳳林的林田神社;來到鳳林已經有點累又渴,因此路過一家名為「三立冰淇淋」的店家先填個肚子。

我原先並沒有聽過這家店(應該是說我對吃的沒有特別喜好與關注),而是路過時Toby看到,但不知是因為餓又渴的關係,點來的不管是冰還是香蕉蛋糕都超好吃,上網查了一下還真的是網路名店,難怪這麼好吃。



在三立冰淇淋和老闆娘及一位騎著BMW R18重機的朋友聊了一會,老闆娘說她也騎重機也騎公路車,騎重機的朋友看起來也是事業有成,說這R18他有兩台,一台在花蓮一台在台北。

我雖對重機沒有太多興趣,但很敬佩他們的灑脫與成就。




吃完冰很快地來到林田神社遺址,建立於1915年的神社僅留下基座及一些石燈籠等,神社的鳥居看得出是重建過,但這裡景色幽靜,其實還是很值得一遊。





造訪過林田神社遺址後,今天目標算是完成,接下來就是要考慮住哪了。

我們先到光復消防隊工作的找好友之公子-孟非聊了一下並要些水之後,開始往南拉速度。今天低標是先騎到瑞穗再做打算,結果到了瑞穗時間還早,且天氣好不多騎一點有些可惜,因此決定續拚到玉里再停下來,就這樣,繼續越過舞鶴台地後,晚上六點天剛黑,我們已經來到玉里。




到了玉里原本想住到去過幾次位於火車站前的旅館,Toby想起以前環島住過的民宿她很喜歡,去電確定有房後,今天就入住了這家外觀不怎麼樣,但房間乾淨素雅的「鏷石民宿」。





既然來到玉里,晚餐當然不能錯過要吃玉里麵(吃橋頭臭豆腐的人太多,我們太餓沒耐心等),這家玉里麵沒有招牌,是以前到玉里時當地人推薦的,來吃的人也大多是當地人,地址是玉里鎮和平路40號。

至於好不好吃就見仁見智,畢竟每次來都是餓到不行時才來的,因此我們的評價不準確,倒是吃完麵接著來到圓環邊東美冰菓室的剉冰,那就一定要強力推薦,這家剉冰的配料是老闆娘親自熬煮,我們多年前一吃成主顧,後來每次路過玉里一定都會來。



Day 2 玉里-富岡




在玉里一夜好眠,第二天清晨看了氣象預報並與實際天氣對照,似乎大陸冷氣團報到時間會比原先晚,因此至少上半天會有好天氣。

本來昨天就覺得已經賺到一天,今天又多了半天好天氣,因此兩個人心情都很好,一早去玉富自行車道走了一圈再回來民宿吃早餐,一切準備妥,開始進入花東無菜單旅行的第二天。

照片是早上拍的民宿外觀,看起來是不是真的很不起眼?




由於天氣好又適逢縱谷稻子成熟,這天的路線決定先走卓富產業道路賞黃金稻野,到池上後再直取台9線往關山。今天打算走關山環鎮自行車道看看關山大圳,然後再繞去鹿野也是看一條水圳。

會想去鹿野是前兩年有次與體育署會勘鹿野自行車道時,台東縣府及鹿野公所人員帶我們走自行車道的預定路線,去了好幾處讓我很驚訝的景點,今天打算和Toby順著鹿野自行車道去瞧瞧。

另外,若下午時間允許,也打算前往屬於秘境型的鐵路小站-山里站,至於今天要騎到哪落腳,那就邊騎邊看了!



卓富產業道路的稻田可以說是我心目中最美的一段,今天不僅冷氣團還沒來,且黃金稻海在來天白雲襯托下更顯得動人,我們在此來回騎了幾趟拍過癮之後才繼續往池上前進。




由於前段稻野已經看過癮,池上就沒有停留,快到關山之前由Google導航改走小路進到關山環鎮自行車道。車道旁的關山大圳是今天要來看的;這兩天似乎對水圳特別有興趣,因為能夠有美麗的稻海,這些默默運行多年的水圳功不可沒。

由維基上得知,西元1907年由台灣西部往台灣東部開墾的漢人,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壟圳,是為最初的關山圳,後來放棄使用再由日人接管啟用,戰後又再重建才有人如今的樣貌。

會去查這些,是因既然飲水要思源,那我們賞稻也該要來溯源,多一分了解,才會對這塊土地多一分感情。



逛完關山環鎮自行車道靠中央山脈側,也就是沿著關山大圳旁的路段,來到市區吃點東西(照片是關山舊站-里壠驛)。

在這邊把下一個目標設定在鹿野二層坪水橋,由於這裡從未騎單車去過,因此設好Google導航,就由它帶著我們去探險了。





鹿野二層坪水橋上面的水圳,原本是居民以人力挑土墊高水路,將水輸往另一側的二層坪高地,當地人稱為浮圳,後經以仿糯米橋形式重建,2016年完成,才成為現今的模樣。

參考來源:

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p=4914

我們原本不了解這裡為何要建一座水橋,實際騎過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由水源往二層坪高地之間有一大片較低的稻田,雖然水源處海拔較高,但水路經較低窪的稻田處若沒有墊高,就無法流到另一側的高地,這樣高地上的土地就沒有水可以耕種。

至於哪邊高、哪邊低或許由文字難以解釋清楚,但車友只要來騎過一次用身體去感受高度差,且邊騎邊看水的流向,就可以完全了解人們是如何有智慧的運用上天賜予的資源來耕作了。




離開二層坪水橋,不一會來到位於卑南溪右岸的一處稱為「后湖」的地方,這裡的稻田就是之前與體育署來會勘時讓我非常驚豔的一個秘境。通常我不太愛稱景點為秘境,但這裡真的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因為這裡另一側是卑南溪左岸的海岸山脈惡地形,當稻子成熟時,灰暗的惡地與金黃稻田形成一種有趣的反差,即便稻子尚在翠綠階段其實也是非常美麗的一個好地方。

而這時又有《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活動在這裡展出一個稱為「貓咪種子」的大型作品,讓這裡更為生動有活力。這次我們可說是有備而來,帶了水果、咖啡、飲料,在這裡坐上一個小時多,才依依不捨地往台東前進。

至於這個秘境位置在哪?可以參考這個縱谷大地藝術季作品地圖喔:

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page_id=7017



循著小路來到鹿野溪旁的防汛道路(已經沒有注意這裡屬不屬於鹿野自行車道),會來此也與之前的會勘有關,因為原本要去一個公所人員帶我們去過,可以看火車的「中興班哨」,沒想到這時正圍起來在施工,我為了要繞回公路,由手機看到班哨前方還是有路可走,沒想到竟然來到一條view這麼棒的路上來,實在太幸運了!

如果剛剛「中興班哨」可以正常上去,這時我們會在那裏等火車,拍完照應該就是循原路回台9線往下一個景點騎過去,那就無緣看到這個讓我們捨不得離開的大景點。

在此解釋一下這個照片的位置:

這裡旁邊是鹿野溪,正前方是海岸山脈,溪的盡頭匯入卑南溪處有座火車鐵橋,那裏不時有火車經過,而鐵橋左邊、防汛道旁就是原本要在那裏拍照的「中興班哨」。

我們的攝影位置大約在此:

https://goo.gl/maps/xXgGgf4AFpGfbcve6





繼續循著鹿野溪旁防汛道路回到台9線,由於這時是下午3點還不算太晚,因此決定繞往一直沒機會去的秘境車站(又是秘境)-山里站。

往山里站的東38線鄉道(稻葉產業道路)雖然上上下下,但景緻沒話說,比較可惜的是這時已經沒了陽光,拍照起來畫面比較平淡;但也因為光線不佳拍得少,讓我可以專心騎車賞景也不錯。

離開山里站後是一大段爬坡,這時我們得決定今晚的落腳處了。

原本的構想是若下午變天,那就騎到台東市,若天氣還可以,那就拚到富岡漁港;這樣除了可以去那裏吃海鮮,明天也可以續走東海岸然後由東富公路切回縱谷搭火車。

由於下午雖然沒有陽光,但天氣看起來還不算太差,因此決定就拚到富岡安頓下來,先好好吃頓海鮮再說。至於明天路線該如何走,還是等看過氣象預報再決定,反正無菜單旅行就是邊騎邊調整囉!


下了山來到往富岡的中華大橋已經快6點,雖然還不算太晚,但冬天太陽下山的早,因此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到了富岡,在預計要吃的美娥海產店附近找好一家雲海灣海景民宿安頓好,趕緊來到店裡,沒想到周日晚上七點多他們已經不接客人了,兩個當下傻了一下,不過記得幾年前曾經在漁港附近吃過一家也不錯,因此趕緊半走半跑的來到幾百公尺外的這家特選海產店

雖經過一番小波折,但我們還是如願以償地吃到海鮮啦!

由於這次冷氣團來得稍晚,且我們又已經來到台灣東南邊,因此天氣仍然不錯,不過這時鋒面已即將進到台灣北部,我們或許明天中午就會遇到下雨,因此回程的計畫就是由富岡先沿著海岸往北,然後在東河轉東富公路(台23),越過海岸山脈後騎往池上車站,搭16:49的莒光81車次兩鐵火車回台北。

看完預報上網訂好回程的兩鐵車票,晚上先好好地睡一覺,這樣明天才有體力應付東富公路。


Day 3 富岡-池上/台北




由於今天路線單純且可能遇到下雨,且也要來得及搭上火車,因此就不再無菜單了,而是擬定好清晨由富岡的民宿出發,騎到東河再吃早餐,吃完直上東富公路,富岡到東河之間就不多停留。

六點出發後仍看得到陽光,雖然雲量增多,但仍不時有藍天,這時騎在花東海岸實在是享受。不過從FB上看到朋友貼文,台北已經下大雨了,因此我們不敢怠慢,相互提醒要拉點迴轉速盡快前往東河。



吃過東河包子有了補充,來到舊東河橋,準備進東富公路越嶺海岸山脈。




進入美麗的東富公路,雖然偶而遇到一些地形雨,但不大,且由於南台灣溫度適中,因此起來很舒服。騎了一大段站在一個展望極佳的路旁,看到公路順著山際綿延連往遠方有種莫名的感動,兩個人不禁有個簡單對話:

「妳看前面,有沒有覺得這段路真美!」

「對啊,所以用騎的最美......」

「哈!」



接近最高點往回望騎過的路,感覺有點起風了,雲從北邊不時地冒上來,而那邊就是剛剛騎過的一段(原本是由另一頭展望過來),而那些就是帶來毛毛細雨的雲。





下滑來到東富公路上唯一的山洞-石門,在進入隧道前右側,可以看見一條沿著山壁開鑿的水圳,由高度及流向,可以看出這是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早年灌溉或飲用的水源。

可惜這時已經起風,怕太晚會下雨,否則應該沿著水圳進豐南村一探才對!





剛剛越過高點開始下滑不多久,看到四周有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空中佈滿沙塵,而且非常嚴重。來到豐南村往北看去,才知道原來剛剛在山裡面看到的沙塵,是因鋒面前緣氣流將縱谷這邊秀姑巒溪流域的沙土,沿著山谷帶入所致。

難怪我們剛出了石門,四周就颳起強烈的風,而且幾乎跟颱風沒兩樣。





離開東富公路來到池上,這時時間還很早,雖然已經起風但尚未下雨,我們先在街上吃碗冰買些伴手禮,又在池上繞了一圈才搭上火車。回到台北下著雨且因為是冷氣團溫度驟降,與前三天的天氣對照下,我們都覺得很幸運,因為三天天氣都很棒,且騎得很過癮。

這次花東無菜單旅行方式帶來的體驗與以往有些不同,值得回來後好好想想,日後是否也可以以同樣模式來騎車旅行?

以下是這次旅行的影片紀錄,一支有旁白、一支是純騎車的音樂片,至於路線、住宿等資料在影片的說明都有,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喔,感謝您賞文,我們下回再繼續!


一、花東兩鐵單車無菜單旅行:吉野、豐田、林田神社遺址,關山、鹿野秘境,東富公路越嶺




二、《單車療癒18》花東,初英自行車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二層坪水橋、鹿野自行車道、東富公路(台23)





1 則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