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

為何一開始說無需辦理生態檢核,現在卻又要做生態環境監測?「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想弄假成真之生態時間線



由一個新的報導開始


由於日前有一個新的報導 (註一),內容有關於新北市找蝙蝠專家做生態監測,我覺得有需要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工程的生態部分獨立一個圖一的時間線(也算是懶人包),讓大家有清楚的脈絡,而我也想藉此來推敲,市府為何要花經費特地做生態環境監測、背後有甚麼動機?


圖一: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工程生態時間線

那這次要由哪裡來展開比較可以讓大家容易知道整個過程?經過一番閱讀與整理,我想先從2023/10/30公視有個報導開始吧 (註二) !

這個去年公視報導非常關鍵,因為受訪者包含這自行車道的設計師以及市府官員,且很明顯有特定目的,因此被我視為是被運作的宣傳手段之一。這報導中有提到新北市政府由2023年1月開始對三貂嶺隧道進行生態監測,有了這個關鍵字,透過政府電子採購網查詢 (註三),果然找到一個「112年三貂嶺生態隧道行政庶務、設施巡查及環境維護與生態環境監測委託專業服務案」,決標金額為11,799,900元。

依照投標須知,可以得知該標案採購目的為:


「三貂嶺生態隧道為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總長度計 3,192 米,提供參訪民眾導覽服務並活化再利用歷史隧道,擬委託專業廠商僱用專業人員持續推動本生態隧道預約、解說導覽、環境清潔及設施巡查等相關業務,且為維持本案豐富生態資源,同步辦理生態環境監測,期以維持本案園區服務品質及地景生態特色。」


報導中提到新北市政府由2023年1月開始的監測,指的應該就是這個委託標案。另外也查詢到「113年度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委託專業服務」,金額為1,330,000元,採購目的為:


「委託專業廠商協助執行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生態環境監測,包含水質調查、生物相監測、外來種植物調查與移除與蝙蝠族群監測調查,以及資料處理、生態保育建議與報告撰寫等作業。」


這個委託標案與112年不同之處,看起是將生態環境監測獨立出來 (因為有關隧道的管理部分還有另外一個標案)。看了以上標案,除咋舌於三貂嶺生態隧道每年營運管理費高達一千多萬外,每年也常態的進行生態環境監測,這部分以113年度費用為例,一年的金額為一百多萬。


回到剛說的新報導 (註一) ,也就是公民新聞的公民記者做的報導,為什麼這會引起我的注意?因為我們經過三貂嶺隧道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從未遇見過生態環境監測團隊,而這報導有採訪到研究員,因此可以一窺他們的生態環境監測作業。

仔細看了報導中的影片,除了研究員提到該有的蝙蝠監測調查外,有一段是蝙蝠專家周政翰先生指著一個看起來是新設的蝙蝠巢箱說 (圖二、三):


「所以等於是我們給牠一個穩定的地方,讓他可以常去利用」


「所以這是人工給牠蓋的一個民宿」


圖二,蝙蝠巢箱,截圖自:https://www.peopo.org/news/679997

圖三,蝙蝠巢箱,截圖自:https://www.peopo.org/news/679997

這裡透露出一個重要訊息,以投標須知所述,原本採購目的是生態環境監測,除非合約採購目的有增加需求,否則影片中顯示已經多了人為改變數量的可能手段,也就是新增了讓蝙蝠可以棲息的巢箱。

雖然巢箱看起來是設在隧道外,依照研究員的說法會去棲息的是屬於森林系蝙蝠,與隧道內的洞穴蝙蝠不同。但我們要觀察的,是未來結案的生態保育建議與報告,會不會將管理上採全預約與蝙蝠數量有增加相關聯 (誰會去管是隧道內的洞穴蝙蝠,還是隧道外的森林系蝙蝠),來作為管理上繼續採全預約的依據?

畢竟這是專家的報告,生態最大,誰會管你當初是不是自行車道經費?市府只要讓隧道騎車的人越少越好,車友受傷的數量也就變少,少了就可以說是個案,就會非常好處理大家的質疑;簡單的說,以這影片透露出的訊息,我推測市府極可能用專家產出報告,來作為掩蓋沒有以經費目的建造自行車道之障眼法。


關鍵文件

這樣的方式我們並不好對應,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與生態專家過不去的困境,甚至會讓大眾產生誤解,讓車友也不願淌入這趟渾水,畢竟環境保育是當今很重要的社會共識,我們支持生態保育,但更痛恨假生態。

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之前一直沒有簡易文件可以很直接的證明市府前後不一;即便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出一個影片來說明整個脈絡,但畢竟長影片能夠有耐心看完的還是少數 (尤其是沒有騎車的閱聽大眾),因此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沒想到很意外的有個文件出現,而且是可以隨時去下載的公開資料。

那就是我們找到新建工程處在2018/12/19、2019/2/14召開興辦「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二次公聽會的會議紀錄 (註四)。以下節錄會議記錄重點,在經費目的這部分,會議記錄上有以下文字:


「本計畫係將舊有三貂嶺隧道打通做為自行車道,目的係為提供車友及觀光客友善之自行車休閒騎乘環境。」


「藉由本自行車通道闢建,可改善本區域交通服務水準。」


而在生態環境影響部分,也就是這篇文要探討的,市府的新建工程處也在會議記錄上有以下文字:


「本計畫之既有舊鐵路隧道其結構已存在許久,目前尚未發現稀有物種,對於生態環境之改變影響不大。」


新建工程處對於經費目的與生態影響在公聽會的會議記錄上有了如此清楚表示之後,再看看新建工程處於2022年參加「公共工程金質獎」的推薦表文件上也有以下表述 (註五):


「本案受中央政府補助比率未逾工程建造經費50%,無須辦理生態檢核。」




看完屬於公部門公開的資料後,我們再把底下幾張新建工程處2022年的施工照片 (註六),以及單車網紅Linda在2020年10月受新北市政府邀請所發布的宣傳影片 (註七) 來觀察,這樣的施工強度絕對不是設計師在受訪時所說他們是有心呵護蝙蝠 (設計師說法可參考註二連結內的影片):

「可是我們施工期間的呵護下,蝙蝠至少都50隻以上,現在的人為干擾,比當時我們施工期間還嚴重」


因為市府文件都說這隧道「尚未發現稀有物種」、「無須辦理生態檢核」了,再看這些官方圖片及重點截圖 (圖四、五、六),我怎麼會相信施工期間對隧道內的蝙蝠有甚麼「呵護」的做法?



圖四,隧道內施工示意圖,圖片來源: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圖五,隧道內施工現場一,截圖來源:LindaLovesCycling頻道影片

圖六,隧道施工現場二,截圖來源:LindaLovesCycling頻道影片


也因為這是自行車道工程,長年封閉的隧道內住進來的蝙蝠,工程啟動後很自然的開始大量遷移,至於工程啟動前有多少數量,沒有經過系統調查也就沒有任何紀錄,否則市府早就拿出來給媒體大肆報導了。

這點也可以參考公視2023/5/18「我們的島」節目 (註八),公視節目為了三貂嶺隧道,有採訪了專家徐昭龍先生,他指出三貂嶺隧道規劃施工前,並沒有先做蝙蝠生態調查,影片中他是這樣說:

「在這個三貂嶺這個地方,沒有事先的調查,沒有工程進行的調查,也沒有事後的研究追蹤,所以我們不知道。」

「我們的島」這次的節目有兩集,另一集為訪問這自行車道的設計師吳忠勳先生 (註九),他藉由採訪將蝙蝠數量變少是因為遊客太多,要求要增強管理手段,但沒想到在另一集中,徐昭龍先生的說法不僅證明市府沒有事先調查的事實,也在另一段提到隧道內墊高的棧道對蝙蝠會造成壓迫,真要保護蝙蝠,除非拆掉棧道恢復原本高度。

看到這邊,大家應該很清楚,等隧道開放後,再要求隧道內特定路段靜音、牽車,甚至派兩位保全全天守候,都已經是捨本逐末的作法;吳設計師受訪談民眾進隧道要行前教育,卻絕口不談他設計出的隧道內墊高棧道,對蝙蝠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就是想弄假成真


所以由一開始的公聽會會議紀錄讀起,一直到改名後的強力宣傳、採訪,可以很清楚生態根本是假議題,可是既然是假議題,為何市府為何後來還要一年花一百多萬做生態環境監測?

我們回到2020年10月Linda影片中可以看到,她訪問陪同的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工程員林冠廷先生時,林先生在影片中表示,在三貂嶺隧道會在上部結構做鋼板的部分 (他應該是指鋼筋路面),是要讓民眾:

「下面可以看到我們仿生態的東西。」(影片3:50起,圖七)


圖七,新建工程處工程員林冠廷先生受訪,截圖來源:LindaLovesCycling頻道影片


以林先生的說法,隧道開通加上鋼筋作為路面,下方再整理做出仿生態的景觀來供民眾觀賞,與一開始 (2018、2019) 公聽會說的「目前尚未發現稀有物種」以及2022公共工程金質獎推薦表文件上「無須辦理生態檢核」並沒有衝突,因為做的是「仿生態」景觀。否則若真的要維持隧道內蝙蝠真正的生態,就不會做架高的鋼筋 (圖八),造成人類更接近棲息中的蝙蝠造成壓迫繼而大量遷移。

這邊附帶提一點,我與Lina見過幾次,也一起出席過活動,由互動中知道她是一位熱愛單車運動的女生,因此她對於這隧道有這樣的演變,也應該非常難以認同才對。

圖八,架高路面會讓人類更接近棲息中的蝙蝠


我們回到前面的疑問,就是林先生口中的「仿生態」景觀怎做?尤其是施工期間已經被趕跑的蝙蝠,完工通行後有遊客進入,那不就更不可能再回來的不是嗎?

其實答案依舊在時間線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註六) 所發布的照片時間是2021年10月初,由該貼文另外一張照片可以看得出當時鋼筋路面主體已經完工,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試營運是在2022年7月,這之間長達接近10個月,也就是隧道內高強度工程完成後,沒有了強光、噪音、機具的排煙,市府再利用約三季的時間來養地整理,讓隧道內長出植物,也讓少量的蝙蝠回來棲息。

簡單的說,就是先以工程介入做架高路面,再投入時間來製造「仿生態」景觀,然後再透過媒體來強力宣傳是生態保護。

如此理出上述生態時間線後,再來就要推敲市府明明前面說「無須辦理生態檢核」、工程員說是「仿生態」,為何後來還要花經費特地做生態環境監測?

我認為是因在2022年7月開始試營運後,藐視自行車安全的設計遭到單車族強力質疑,市府趕緊由「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想轉移焦點未果,後來由設計師透過媒體搬出蝙蝠生態議題來做球,市府才順勢再花經費做生態環境監測來救援。

也就是說,看起來市府正透過一切手段想要弄假成真,否則無法在沒有依照經費目的建置自行車道的事實站得住腳;而綜觀整個隧道最好操作生態議題的標的莫過於蝙蝠,因此很自然地要將之擴大辦理,只是市府可能忘了有工程一開始的公聽會會議記錄,形成如今自我打臉的局面。

除了上述推測外,還有一個可能,不過因為無關生態,因此只在此簡單提出看法:

那就是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工程是市府新工處負責,初期許多規定是源自於新工處;但後來的營運管理是觀旅局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許多車友對於管理上的不滿都是面向觀旅局,去年設計師透過媒體大談蝙蝠生態時,也就是 (註九) 那集採訪,也很有向觀旅局叫板的意味。

而前面提到的「113年度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委託專業服務」是觀旅局發的標案,因此為什麼會突然要做生態環境監測?我推測另一個可能是作為擦屁股的觀旅局為了自保,開了這個監測調查標案,等有了專業報告再來的管理要如何調整都有依據,這樣即使設計師再找媒體放話也很難干涉。

總之,不管背後真相如何?未來會怎麼演變?我們把以上與生態有關的事件整理,做成文章一開始 (圖一) 的三貂嶺隧道生態時間線 (也就是懶人包),就是讓大家看清脈絡並留下紀錄,再加上我個人的分析。等日後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報告出來,新北市政府會怎麼調整還是繼續冷處理,我們可以再來驗證是不是如前面的推測。

能寫這篇,某個角度要謝謝許多報導,甚至是市府找的角度偏頗之報導。因為若當初沒有收集資料,市府透過媒體去脈絡,不管我們怎麼抗議都只是狗吠火車;但就是因有花精力長期收集,他們越找媒體洗地,我們越可以借力使力,在報導中看到蛛絲馬跡。因此廣義的看,這是資源共享,越有準備就越不用擔心真相被蒙蔽。


看完以上說明,如果您願意再花些時間了解整個完整的脈絡,請觀看這支長影片:

一條令人無法自拔的自行車道,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_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如果您對於市府如此作為不認同,也了解要手握資源的他們改變並不容易,但仍然願意站出來有所表達,我們非常歡迎參加5/4的快閃活動:


「不要非典型、要安全可行,還我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https://fb.me/e/60PG0HjX1


在上面連結的活動頁內,有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喔!


-------------------------------------

註一:

走訪三貂嶺生態隧道 百年時空映眼前,2024.03.31,公民新聞
https://www.peopo.org/news/679997


註二:

三貂嶺生態隧道開放觀光 葉鼻蝠銳減一度剩10幾隻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64254


註三:

政府電子採購網
https://web.pcc.gov.tw/pis/


註四:

公告本府107年12月19日召開興辦「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案第1次公聽會會議紀錄1份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36914c2365680673&dataserno=7758e2526c7b8b9ec8bb612c277206f7

公告本府108年2月14日召開興辦「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案第2次公聽會會議紀錄1份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36914c2365680673&dataserno=f862391fc362f543ef0501d3ddf3ce2c


註五:

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推薦表 (word文件)


註六:

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371428669617839&set=pcb.4371429106284462

註七:


新北市全新自行車道!舊三貂嶺與三爪子隧道搖身一變成為新景點【LindaLovesCycl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Lbt6B1KoI


註八:

黑夜飛行者!神秘又迷人的台灣葉鼻蝠|ft.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毛球老師|聰到現場 EP.2 公視我們的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tQiqkDIgk


註九:

三貂嶺隧道出事啦!搶救台灣葉鼻蝠!|ft.生態隧道景觀設計師吳忠勳|聰到現場EP.1 公視我們的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usAfi3KI4



推薦閱讀:

【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4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