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2018年進行探查坪林自行車路線案時,雖然那時調查的是坪林,但以自行車路線角度看,若要夠全面不能只看坪林轄內,而是得考慮各種類型車友的走法。若是如此台北往坪林單車路線會經過的石碇就非常重要,因此有上圖書館借閱石碇鄉志來做較廣泛的了解,在那時得知石碇老街的發展除了是茶的集散地之外,也與採煤相關。
衍伸閱讀:
我的單車茶路
http://skoda-eddie.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html
對於這些北台灣早年礦業有些了解後,後來在騎106道路往菁桐的途中,看到幾個跟採礦可能有關的地名,例如中央坑、五坑、一坑...等,想起2018年當時的一些探查資訊可以再加以延伸,因此以這些資料為基礎,以探索不同產業的方式繼續做了一系列北台灣單車路線探查,並與原本坪林單車茶路結合,以綠金(茶)、黃金(金、銅)、黑金(煤)為主題規劃幾條路線,後來也收錄在這本新書中:
單車環台縱走大旅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966
透過那段時間的搜尋及騎訪,才知道鐵路平溪線的開闢一開始是為了運煤而不是要載客,實際上是因菁桐站附近是一個大型礦區-「石底煤礦」,以前的菁桐站就是開闢鐵路後把由石底大斜坑及菁桐煤礦等礦場送來的煤炭以火車載運出去。
我這時開始認真查對平溪線沿途的車站,也才了解這條興建於日治時期的鐵路(原名石底線,1921年通車)是沿著河而建,每個車站旁邊就是基隆河,平溪線原本是運煤的專用鐵路,後來才開始載客。其實換個角段看,以軌道工程而言,高度變化盡量平緩是鐵道設計上所必須考慮,因此在地質條件許可下,鐵道沿著河邊鋪設很合理,只是以往沒有騎單車不會特別注意高度變化,所有才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更有趣的是,也因為對平溪線深入了解過程,才知道基隆河源頭竟然就在我們常騎單車路過的106道路菁桐附近!
也就是說,當我們由石碇走106道路往平溪時,快到菁桐時有個長爬坡,坡頂其實就是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分水嶺,也是石碇區與平溪區的分界,而離這裡的不遠處就是平溪線終點菁桐車站。
所以若假設若我由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關渡、社子島這邊出發,找出一條路線騎到這個分水嶺(這裡的地名為「分水崙」),等於就是一次「基隆河單車溯源」、也是一次「追火車之旅(縱貫線、平溪線)」。而且光是「溯源」這字眼就對我們很有吸引力,更何況基隆河在台灣近代發展上非常重要,應該有許多故事可以挖掘,因此開始和Toby安排騎訪,藉此理解這條河背後的歷史文理。
在踏查過程閱讀更多資訊後,越發認為這路線實在是經典。
因為除了原本設定的河流溯源、追火車、探查黑金歲月等主題外,也注意到清代的淡蘭古道其實也有一大段是沿著基隆河而行,只是這些路被後來的馬路、鐵路抹去,失去了一些關注。例如1872年抵達淡水的馬偕牧師,剛開始循淡水河系到各聚落傳教,除了水路,淡蘭古道也他前往葛瑪蘭足跡所踏踩過之處,因此沿途有多所他所創建的教會,都是值得我們一一去造訪。
經過多次騎訪,整理出這路線可以由以下幾個主題來串連:
- 基隆河溯源:藉由溯源過程看到基隆河歷年來整治的成果,例如截彎取直、員山子分洪道等,以及基隆河如何形成在瑞芳大轉向等人為及天然所呈現出的河道。
- 平溪線:探查平溪線沿途煤產業更迭及聚落興衰。
- 淡蘭古道、馬偕傳教之路:由前人足跡看見近代人們在此的生活樣貌。
Google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edit?mid=1ZajiBusm7BVoyXgqoXdqqtyv1jU5_wUm&usp=sharing
由於這路線騎到最後可以抵達基隆河源頭,溯源是路線的靈魂,因此決定以「基隆河溯源」來做為路線名稱。
另外,我們一開始的坪林調查是以茶路為基礎,茶的流動路徑實際上已經至少涉略到艋舺、大稻埕;而馬偕傳教之路是以淡水為出發,淡蘭是以艋舺為起點,而1860年滬尾(淡水)開港更是開啟了北台灣急遽變化的關鍵,因此興起以淡水河系的主、支流動線來做為路線基礎,以單車看北台灣的想法。
這篇基隆河溯源,就是單車造訪淡水河系的第一條路線。
以下就容我由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社子島開始往上溯源,分享幾處我們特別留意的景點(在坪林那篇或書中寫過這裏就不再重複,若相同景點有再提及則以資訊補充為主):
社子島匯流口
站在社子島頂端,這邊就是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匯流口,左邊較遠的山頭是觀音山,較近的小山是五股獅子頭,右邊是關渡象鼻頭,以前這裡是干豆門(關渡)隘口,1964年政府為了防洪將關渡隘口兩邊拓寬90公尺。
參考:https://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C7BAEF7440AFE775
由於社子島周圍均有自行車道,容易到達且由這側可以清楚的看見兩河的匯流口(關渡側視線會被大片的水筆仔擋住),因此做為溯源出發點最好不過了!
大佳河濱公園
大佳河濱公園位於中山橋和大直橋之間,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所開發而成的公園,這裡有洗手間可以作為休憩點,也很適合觀賞圓山飯店等周邊景點的地方。
錫口碼頭、彩虹橋(基隆河截彎取直)
錫口碼頭以前是個大河彎,「錫口」於巴賽語的意思中即為「河流彎曲處」,現這個河彎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已不復見,但由古地圖仍可以看見這裡是一個狹彎,因為河道急轉河水較深,因而成為碼頭。
聚落就是由碼頭向後方的腹地擴散,所以河堤外即是現今的饒河街夜市、慈祐宮、松山車站,是早年基隆河非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錫口是於日治時期才改名為松山)。
由於錫口(松山)是基隆河非常重要的聚落,劉銘傳鐵路、淡蘭官道、馬偕傳教路線都有經過,考慮到由社子島出發溯源所需的時間、距離不短,因此也可以把這裡做為基隆河溯源另一個起點。
汐止老街
由社子島沿著基隆河岸的自行車道一路來到汐止,汐止因河水受海水潮汐影響漲潮至此而得名水返腳,日治時期取地名原義雅化為「汐止」。台灣開港後商人溯淡水河、基隆河而來,造就了這裡的發展與繁榮,經過歲月長年雕塑,讓這裡成為值得一覽的老城。
汐止是因基隆河貨物集散所形成的小城,與錫口一樣靠河岸即是昔日商賈鼎盛的鬧區,如今雖然已有歲月痕跡,但這裡除了有香火鼎盛的廟宇,更有小吃、攤商聚集,是基隆河自行車道途中極佳休憩補給的好地方。
五堵舊隧道
由汐止續往基隆河上游,因台鐵近年來舊隧道活化,五堵舊隧道蛻變為古典與現代兼具的自行車道隧道,除了貫通新北與基隆,更讓車友猶如搭上時光機,可以沿著基隆河細細的品味沿途自然與人文風光。
過了五堵舊隧道就是進入基隆市的行政區,若一早由台北出發來到七堵,很適合在此這裡停留吃早餐,因為七堵這邊有非常多美食,七堵咖哩麵、羅記蔥油餅、七堵臭粿仔湯都是我們嘗過且非常回味的早餐。
大華橋
「1890年,一位曾經到過加州及澳洲的漢人,因為參與雞籠河上一座鐵路橋的開發工程,而發現了金礦。事情被傳開後,大量的人群,從清早到傍晚,都在那裏挖寶。」
上面這段文字,是馬偕的《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書中所記載,而文字中的「雞籠河上一座鐵路橋」,就是劉銘傳鐵路唯一跨過基隆河的橋樑,也就是如今大華橋的前身。
下次經過這邊,不妨想像一下原來個橋下就是開啟九份、金瓜石黃金歲月的濫觴。
瑞芳老街區
瑞芳最有得逛的區域是在後火車站一帶。
由於這裡是瑞芳最早發展的地方(前站是後來才熱鬧起來的),因此有相當多的景點可以走訪,例如巷弄內的輕便道遺址、逢甲路上的瑞三礦業總部的義方商行等。由於瑞芳每處景點背後都有一長串的故事,因此建議來到這邊不要想一次就能逛得有多透徹,最好事先做些功課再過來,一次次地來認識這個有溫度的小城。
柑子瀨
瑞芳的發展是由柑子瀨這裡開始,早年這邊是河運渡口,後來因腹地不足等因素才移至現今瑞芳後站的龍潭里一帶(龍潭堵)。我們是因為在維基百科上看到這段瑞芳地名由來覺得非常有意思,也因而找到這裡。
我將瑞芳地名由來摘錄如下,有興趣的車友也可以前往閱覽全文:
「...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上山採金必先經由柑子瀨,適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雜貨店,因為開在柑子瀨所以人稱柑仔店,後來柑仔店一詞變成了全台灣雜貨店的代名詞。柑仔店名為「瑞芳」,而其店店貨之日用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由於往來者眾多,都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聚集同行,沿襲成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1%9E%E8%8A%B3%E5%8D%80
瑞猴自行車道
瑞猴自行車道是基隆河畔的舊鐵路修建,瑞是指瑞芳,猴即為猴硐,這是一條由瑞芳前往猴硐的自行車道,途中會經過三個鐵路舊隧道,非常有特色。
且如今因三貂嶺舊隧道自行車道即將通車(2022.4月),未來車友可以由瑞芳經瑞猴自行車道抵猴硐之後,續經三貂嶺舊隧道自行車道前往牡丹、雙溪,甚至可以繼續加碼到福隆的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因此可預見未來這裡會是極為熱門的自行車路線。
員山子分洪隧道進口
瑞猴自行車道是在基隆河左岸,若是改走右岸,就會在瑞猴公路旁看見員山子分洪道巨大的隧道口。員山子分洪道是基隆河整治非常重要的一段,是以隧道銜接基隆河與東海,當基隆河上游雨量過大時,河水會溢流由隧道由台2濱海附近排入大海來免除下游的水患。
由於在對岸的瑞猴自行車道行經這段時恰好會被隧道擋住,因此得改行右岸的北37瑞猴公路才能清楚的看見這個大型水利工程。
猴硐運煤橋
對這座橋的認識,可以說是以基隆河溯源為主題後才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因此後來帶車友到此,都會向大家做點解說,以下就是其中一次過程,我將之過程描述如下:
那天騎到這邊心血來潮,問車友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這座橋做甚麼用的嗎?」
可能問題有點無聊,大家沉默了一下子,怕冷場趕緊說:
「這橋是蓋來運煤炭用的。」
「真的喔?以前不曉得是運煤用的,還以為是要給人走的!」聽到有人有興趣,我接著說:
「既然是運煤用的,那左邊就一定會接到礦場。」
「再來橋上也會有軌道,這樣礦場開採出來的煤就可以用台車運過橋送到右邊的建築,在那裡洗選後再由猴硐站的火車運出去。」
說這些,其實也就是將煤由開採到運送的動線做個整理,讓大家有個方向感,這樣等騎到橋頭,大家的目光自然會依著以下實體順序來看待:
「礦坑-->台車-->運煤橋-->洗選場-->車站-->火車」
雖然產生這樣的方向感或許只是一瞬間,但掌握了動線,時光脈絡自然會浮現;而我們以單車來溯源,也就是期望透過這樣的動線來重建與這塊土地的連結。
幼坑古道
幼坑古道位於平溪線的車站與大華車站間,是清代就開始有的路徑,途中有幾處煤炭礦場,古道兩頭的大華與碩仁也均有礦場。由於三貂嶺與大華間基隆河兩岸均無公路可行,若要以單車通過這段目前只有兩種方式:
一是由猴牡公路高繞(或之前提到的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改經牡丹、雙溪、平雙隧道到平溪續走基隆河旁的106公路。
二是在三貂嶺車站利用攜車袋將單車打包,搭乘平溪線至大華站下車在續騎。
除上述兩種方式外,若車友願意不拘非以單車溯源不可,也可以改以步行方式走一趟幼坑古道(單獨走一次或利用接駁車)。幼坑古道長5KM,沿途有礦場工寮、瀑布、便橋及數戶民宅聚落,也可以近距離的與平溪線同行,個人認為是基隆河溯源不容錯過的古道。
嶺腳站(嶺腳老街)
嶺腳位於基隆河最長支流芊蓁林溪匯入口附近,匯入口之上有個嶺腳瀑布。嶺腳瀑布是基隆河沿途最易到達的瀑布,入口就在嶺腳車站旁,甚至在106道路上就可以看見這個規模僅次於十分的瀑布。
另外,嶺腳車站也是因運煤而設的車站,聚落內的蔡家洋樓早年即是礦場的事務所(永昌煤礦)。由於聚落是很典型的礦業小村,平日遊客很少,因此仍有非常濃厚的礦村樣貌。
如果您喜愛攝影,來這裡就對了!
參考資料:
蔡家洋樓
https://ntpc.culture.tw/ntpc/zh-tw/mininglifespace/320354
石底大斜坑
石底大斜坑是臺陽所屬的兩大煤礦(石底煤礦、菁桐煤礦)其中的石底煤礦所開掘的坑口,做為將各坑開採的煤炭集中運出,並與附近的洗選場、菁桐車站連結,可以直接的輸出(平溪線可以說就是為這兩大煤礦所鋪設)。
由於這兩大礦坑產量高、質量精,從業人口高,也因此造就了菁桐這個礦業聚落。這裡除了石底大斜坑礦區可參訪外(菁桐煤礦礦區已經成為一家白石庭園餐廳),左岸的老街、車站,右岸的日式宿舍群、招待所、兒童樂園,都很適合以單車造訪的景點。
分水崙、觀音洞
來到106道路位於平溪與石碇交會處的分水崙,這裡已經非常接近基隆河源頭,在岔往大香山觀音禪寺小路旁,有設一個指標,通常我們騎到這裡就當成抵達溯源的終點。
不過如果車友有興趣,可以由小路繼續往上騎到觀音禪寺(但要注意極陡且很滑),再由旁邊的步道徒步往上走約10分鐘,會抵達一個巨大的石洞(石底觀音洞),這裡另有設一個木牌寫著「基隆河源頭」。
來到這裡,一趟完整的基隆河溯源分享完成了!
感謝您耐心閱讀,下一篇是有關新店溪、南勢溪的輕便鐵道軌跡追尋,請您屆時繼續賞文喔!
影片分享:
附錄:基隆河沿岸馬偕設立之教會
松山基督長老教會
教會歷史
http://www.songshan.org.tw/p/blog-page_6044.html
南港基督長老教會
教會歷史
https://www.nankangpc.org.tw/history
汐止基督長老教會
教會歷史
http://www.pct.org.tw/ChurchHistory.aspx?strOrgNo=C02041
暖暖基督長老教會
教會歷史
http://www.pct.org.tw/ChurchHistory.aspx?strOrgNo=C02052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河)
教會歷史
http://www.pct.org.tw/ChurchHistory.aspx?strOrgNo=C0308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